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棘球蚴病的影像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卡松尼實驗呈強陽性,出現延遲反應。CT平掃:肝臟及胰腺頭頸層面均顯示不規則囊實性稍低密度影,邊界不清,內可見散在斑點鈣化灶,胰腺頭部層面病灶累及肝門,增強掃描后病灶輕度不均勻強化改變,門靜脈及膽管均不同程度受侵,肝內膽管擴張,但周邊未見明顯異常腫大淋巴結影(圖2)。該患者病灶與胰頭癌及胰腺其他囊實性腫瘤鑒別非常困難,影像診斷:胰頭癌累及肝門部伴肝內轉移?胰腺及肝臟感染性病變待排。
術后病理:胰腺棘球蚴病。病例3:男,13歲,因上腹部脹痛入院。患者有牧區生活史。卡松尼實驗呈強陽性,出現延遲反應。CT平掃:胰體尾部多發囊性灶,囊壁厚薄不均,內部可見多發分隔影,部分分隔成“飄帶狀”改變,病灶內CT值0~13HU,為液體性質,密度不均,病灶周圍脂肪間隙清晰(圖3)。影像診斷:考慮胰腺包蟲囊腫可能。術后病理:胰腺棘球蚴病。
胰腺棘球蚴病是細粒棘球絳蟲的鉤蚴通過肝、肺兩道屏障進入體循環到達胰腺所致,約占全身棘球蚴病發病總數的0.07%,可發生于胰腺頭部(57%)、體部(24%)、尾部(19%)[2],因此癥狀和體征可不一致。凡是來自棘球蚴病流行區并有羊、狗密切接觸史的患者,影像發現其囊性占位病變、卡松尼實驗陽性,結合臨床癥狀及體征,應考慮本病。棘球蚴蟲寄生在胰腺時,通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上腹部隱痛不適[3],呈持續性,不向其他部位放射,與體位無關,伴腹脹,無納差、腹瀉、反酸、噯氣,部分伴惡心嘔吐,厭油膩食物,癥狀與良性腫瘤類似。本研究3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腹脹,部分伴惡心、厭油等消化系不典型癥狀,典型的胰腺棘球蚴病影像學表現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通常胰腺棘球蚴病以囊型多見,典型表現為囊壁或囊內鈣化、雙層囊壁,囊內含有子囊,且子囊內的密度低于母囊,子囊與母囊部分或全部分離時可見“雙邊征”、“天幕征”、“水蛇征”及“飄帶征”等;增強掃描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時期均未見明顯強化。Kerimoglu等認為可出現囊壁內側緣的輕度強化改變。有學者將棘球蚴病的CT征象分為單發型、感染型、鈣化型與實變型、多發型、破裂型、含子囊型。
本組病例1為單發型,表現為尾部單囊腎型低密度影,邊界清晰,橫斷面顯示囊壁局部結節狀增厚改變,病變與胰腺其他囊性病變鑒別困難,但根據囊壁結節狀軟組織密度及卡松尼實驗陽性有助于該疾病的診斷。病例2融合了感染型、鈣化型與實變型的影像學表現,表現為胰腺頭部及肝門部位的混雜密度實變影,并可見散在邊緣鈣化灶,病變累及膽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并且有腹腔動脈干及胃左動脈受侵的影像學表現;本例與胰腺癌鑒別非常困難,術前也誤診為胰腺癌,卡松尼實驗陽性應考慮該病。病例3表現為胰腺體尾部多發囊性病灶,且部分囊壁破裂呈“飄帶征”,母囊內可見多發葡萄串樣子囊影,表現為蜂房樣排列,與文獻報道類似,具有典型的包蟲囊腫的影像學特征,診斷相對容易。
總之,棘球蚴病胰腺受累非常少見,病變表現多樣,既有特征性影像表現,也有很多其他胰腺囊性病變的共同特征,部分鑒別困難;當胰腺出現囊性病變伴壁結節形成,伴發肝臟病變,或者典型多囊性病變,結合卡尼松實驗陽性,提示胰腺棘球蚴病的診斷。
作者:曲源陳穹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放射影像中心上海市徐匯區大華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