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媒體時代基礎醫學教學模式新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礎醫學教學是醫學生培養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枯燥繁雜,難學難記。在基礎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研究者們一直試圖將多種教育方法有機結合、靈活應用,希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受到課時數量等因素限制,很難獲得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微媒體的優勢是開放性、互動性強、不受時空限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微媒體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有望創造出基礎醫學教學的新模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基礎醫學;微媒體;教學模式
基礎醫學是研究醫學基本理論的科學,涉及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適應與調節過程、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和原理等的科學,是合格醫生培養不可逾越的一個過程,可以比喻為大廈的基石[1]。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教育的變革。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媒體的興起,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大量普及,使得微媒體改變教學模式成為可能。本文就微媒體與傳統基礎醫學教學方法結合,提高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1微媒體的功能與特征
微媒體是在Web2.0時代由獨立的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是大量個體組成的網絡結構。
1.1微媒體的功能
微媒體的基本功能包括四種:閱讀、撰寫、管理、[2]。在此基礎上,信息反復重復這一完整過程,就可以產生重要的變化和信息的增值,這也是傳統媒體不具備的重要特征。
1.2微媒體的特征
微媒體不同于其他媒體,具有四個典型特征:①信息的增值性:信息源是指任何產生信息增值的,有價值的微媒體網絡的產生必須依賴于信息源的參與。一篇文章是信息源,對已信息做一次有價值的修改或者進行一次評論,也是信息源。只要有新加入的信息就是信息增值,就有可能存在感興趣的受眾。②差異性:是指微媒體整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微媒體的構成都是微小的個體所的內容,不同的個體在風格、內容和導向性上都會有所不同,更易于理解。雖然微媒體的組成個體的內容可能存在不同的觀點,但由于信息具有選擇性,并不影響微媒體網絡的傳播效能。③傳播性:由于微媒體是自發的傳播而不是通過書面的渠道,因此不僅傳播迅速,而且信息源對信息公開。有興趣的個體可以自發成為傳播路徑上的節點,并且以指數方式傳播,這為微媒體應用提供了很廣闊的空間。④選擇性:的信息由被關注到被評論,再到被轉發和傳播,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信息的優勝劣汰在此過程中自然形成。微媒體網絡中可能存在一些無關信息甚至是錯誤信息,但并不會對網絡整體產生致命影響,因為這個網絡結構是自適應的,甚至具有自我修復能力。
2基礎醫學傳統教學方式的瓶頸
近年來從事基礎醫學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討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和改進教學模式,力求發展出教學效果更好的多樣化教學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雖然在此過程中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但是以往許多教學方式仍存在一定瓶頸。
2.1講授式教學
講授式教學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將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系統地講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比較系統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3]。對于基礎醫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系統性強、教學科目和教材覆蓋知識點眾多,但理論授課時數有限,因此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仍然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而廣泛應用。但是如果教學方式不根據教學內容和授課對象而做出相應調整,而是一成不變的在短時間內給學生灌輸過多的知識,會導致學生認為基礎醫學課程枯燥,內容繁雜而難學,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這也是目前基礎醫學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現在新理論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單純的講授式教學會使本來就緊張的教學時數資源得不到最優化的利用,沒有時間給學生講授新進展、新成果,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對新理論的應用缺乏了解。
2.2多媒體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基礎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開始研究多媒體輔助教學,并且在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理論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將主要教學內容,特別是難于用文字表達的理論以圖片或三維動畫的形式生動地再現和模擬,或者結合視頻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結合教師的講解,使整個教學內容直觀的呈現,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授課效果[4]。但多媒體課件往往局限于課堂呈現,課后重現或者討論受到一定的限制。
2.3PBL教學
基礎醫學的教學內容比較繁雜松散,如何能夠將各部分相關知識有機結合,使原本松散的教學內容條理化、系統化就成了教育理論學家的研究重點。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適時地把所講述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保證學生充分參與的情況下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以解答的方式進行授課;或者將部分問題留給學生自己思考、討論,使學生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對不同器官系統的典型病例有一個綜合的全面認識,對如何用藥、用什么藥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有一個清晰的概念[5]。但是大學的課堂與中學課堂不同,由于課時數相對較少,存在學生學習知識不連貫、不系統等問題,此外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和學生接觸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因此使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踐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2.4互動式教學
教學活動本來就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6]。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方式,高度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以講授為主、輔以雙向提問的方法進行教學,即在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者課后自學,反過來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后隨時提出問題并由教師解答。教師也可以采用多種互動形式,運用啟發、引導、點撥、總結等方法,通過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互動式教學法克服了講授式教學的不足,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但是同樣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導致師生間的互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利用微媒體實現基礎醫學教學的新模式的做法
3.1利用微媒體擴大講授的時空范圍
微博和微信平臺作為微媒體典型形式可以很好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7]。微媒體實現了信息的海量供給和快速傳播。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將重要知識點、相關的新理論、前沿的新進展以微博的形式或在微信平臺出來;而學生可以在空閑時間通過閱讀微博或微信內容來學習和復習教師傳遞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知識點的理解可以通過回帖的形式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享,這樣一來除了實現更大的講授課堂,還使每個人都成為講授的主體,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3.2利用微媒體擴大PBL教學范圍
PBL教學方式的關鍵是問題的提出,而隨著理論的發展,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很難貼近真正的臨床應用。微媒體以其開放性、迅捷性等特點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等平臺上邀請一線臨床醫生加人,由他們結合臨床實際提出問題,然后在師生范圍內開展廣泛的探討,這個過程中臨床醫生可以提供教材以外的醫學相關信息。經過這樣的過程,除了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討論的時空范圍外,還使問題更貼近實際,學生的收獲將極大提高,甚至還能讓臨床工作者獲得收益,必然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3.3利用微媒體擴大師生交互的范圍
微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的便利性。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隨時隨地交流成為可能。因此課堂完全可以脫離傳統意義上以教室為范圍的概念,滲透到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師生們可以建立一個“圈子”或“群”,把受時間限制無法在傳統課堂討論的問題放在“圈子”和“群”里,每個人都可以在里面發言。在此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而教師在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即可。如果將這個“圈子”的范圍擴大,那么這個課堂可以成為沒有邊界的,參與者的收獲也將沒有上限。
3.4利用微媒體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
在基礎醫學教學過程中,微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都具有各自獨特的作用。微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但也可能會導致教學的碎片化,因此并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只是作為現行的知識體系教育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微媒體教學應主要用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補充教學中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沿進展、提供循證依據等;而傳統課堂教學主要用于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等方面。我們所需要的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和創新,但絕不是單純地利用微媒體教學和授課,而是兩者間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黃衛鋒,盛德喬,張麗紅,等.如何提高基礎醫學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_教育教學論壇,2015(6):141-142.
[2]張明娟,張超英,段宗明,等.新媒體的特點及其在醫學教育中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4):184-188.
[3]吳雪艷,安振濤,高興勇,等.講授式教學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158.
[4]高靜,劉波帆,趙俊強,等.醫學院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4):448-450.
[5]余路,殷玥,劉文沖,等?基礎醫學系統整合課程與PBL教學法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4):743-744.
[6]李強,狄柯坪,王沛,等.應用互動式教學提高醫學免疫學教學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14(18):49-50.
[7]郭琳.新媒體視域下關于醫學生生命教育的探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5):779-781.
作者:吳玉梅;孟靜茹;李明凱;賈敏;羅曉星;馬雪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藥學系藥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