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葉斑病病菌生物學特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以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為試材,研究不同碳、氮源對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生長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適合菌絲生長碳源是乳糖與葡萄糖;適合菌絲生長的氮源是硝酸銨;最適合孢子萌發的碳源是葡萄糖;適合孢子萌發的氮源是硝酸銨;25℃適宜菌絲的生長,適宜孢子萌發的溫度是20~25℃;全光適宜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適合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PH8與PH7。
關鍵詞:
天女木蘭(Magnoliasieboldii)自然分布于長江以南和長城以北,是中國東北地區惟一的野生木蘭屬植物,近幾年吉林省進行了人工栽培研究,發現了天女木蘭葉斑病。天女木蘭葉斑病發病初期,葉面產生暗紅色點狀斑點,當濕度適當時迅速擴展,病斑2~5厘米,可相連,葉片枯萎易脫落,經查該病害由交鏈孢屬(nariasp.)引起[1],國內尚未報道。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植物病理實驗室提供。試驗儀器:恒溫培養箱、無菌操作臺、高壓滅菌鍋、培養皿等。供試碳源、氮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麥芽糖;硝酸鈣、硝酸銨、氯化銨、尿素、硝酸鉀以上均為化學分析純試劑,均由實驗室提供。0.1%NaOH溶液、0.1%HCl溶液、75%酒精等。
1.2試驗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將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接種在經高溫無菌操作的馬鈴薯半組合培養基為基礎培養基(馬鈴薯200克、瓊脂20克、葡萄糖20克、蒸餾水1000毫升)培養皿中,恒溫25℃暗培養,取純化良好的菌絲及孢子待用。不同碳源與氮源對菌絲生長的影響研究[2]。碳源:分別以含碳量相等的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果糖和蔗糖做基礎成分取代培養基中的葡萄糖的成分來配制培養基并分別標記好,每種處理4次重復。用無菌打孔器打取6毫米直徑的菌餅接種后置于25℃恒溫箱內暗培養,每24小時觀察一次,利用“十”字交叉法定期測量菌落直徑并記錄。氮源:分別以含氮量相等的硝酸銨、硝酸鈣、氯化銨、尿素、硝酸鉀添加到查氏培養基(磷酸氫二鉀1.00克、硫酸鎂0.50克、氯化鉀0.50克、硫酸亞鐵0.01克、蔗糖30.00克、瓊脂20.00克和蒸餾水1升)為基礎培養基的平板上培養基置換氮源并標記好,測量方法同上。不同碳源與氮源對孢子生長的影響研究[3-5]。當菌種在培養基內長到一定時間可用顯微鏡觀察,在產孢條件下對孢子萌發率的影響的試驗;在預試條件下進行如下研究。碳源:用含碳量相同的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果糖、蔗糖為溶液并調勻作為碳源的孢子懸浮液,將等量孢子懸浮液放入其中,25℃恒溫暗培養,按預試記錄的孢子萌發的時間開始觀察,并開始定時統計孢子萌發率,同時記錄當有一處理接近或達到90%以上萌發時試驗結束,共5組處理4次重復。
氮源:以葡萄糖為基礎培養基,用含氮量相同的硝酸銨、硝酸鈣、氯化銨、尿素、硝酸鉀溶液并調勻作為氮源的孢子懸浮液,將等量孢子懸浮液放入其中,25℃恒溫暗培養,測量不同氮源條件下孢子萌發率,共5個處理,重復4次測量方法同上。不同溫度對菌絲和孢子的影響研究。以PDA培養基為基礎材料,在無菌條件下,用已滅菌的直徑為7毫米的打孔器打入先前培養好的病菌菌種,并將直徑7毫米的菌絲片移入PDA培養基平板上中央處。然后分別培養于5℃、10℃、15℃、20℃、25℃、30℃、35℃的不同溫度梯度里,培養3天后測量菌落形成的直徑大小,共7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配制以葡萄糖為溶液的孢子懸浮液,然后將適量的孢子懸浮液分裝在滅完菌的培養皿中并蓋上蓋,分別放置在5℃、10℃、15℃、20℃、25℃、30℃、35℃不同溫箱里,并在7種溫度下進行孢子萌發試驗。經12、24小時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孢子萌發率(每次觀察時用膠頭滴管將孢子懸浮液滴在載玻片上進行觀察)。觀察不同溫度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共7個處理,3次重復。不同光照對菌絲和孢子生長的影響。在PDA培養基上接菌后分別置于3種不同光照條件下進行培養:①完全黑暗;②連續日光燈照射;③光暗交替:12小時光照;12小時暗處理,溫度是25℃恒溫,經4天后取出測量菌落直徑,共3個處理,4次重復。不同酸堿度對菌絲和孢子的影響。經高壓滅菌后的PDA培養基,用0.1%NaOH溶液、0.1%HCl溶液,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不同pH值調節,配制PH值分別為4、5、6、7、8、9、10培養基。用上述的方法接菌后,置于25℃溫箱中培養,經4d后測量菌落直徑,共7個處理,4次重復。用0.1%NaOH溶液、0.1%HCl溶液、葡萄糖溶液調節PH值,配制PH值分別為4、5、6、7、8、9、10的孢子懸浮液,觀察記錄方法同上。
2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不同碳源處理分析乳糖與葡萄糖之間無顯著差異,但乳糖與葡萄糖處理與果糖、蔗糖、麥芽糖之間差異極顯著,乳糖與葡萄糖適合菌落生長;不同氮源處理分析硝酸銨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極顯著,所以最適合菌落生長的氮源是硝酸銨。由表2可見,不同碳源處理分析葡萄糖與其它處理間達到極顯著水平,所以最適合孢子萌發的碳源是葡萄糖;不同氮源處理分析硝酸銨與差異極顯著,所以最適合孢子萌發的氮源是硝酸銨。由表3可見,不同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分析25℃處理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可見25℃適宜菌絲的生長;不同溫度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分析,20℃與25℃處理間差異不顯著,20℃、25℃與其他處理間差異極顯著,所以適宜孢子萌發的溫度是20~25℃。由表4可見,不同光照對菌絲生長的影響,全光與全暗、光暗交替處理間極顯著,所以全光適宜菌絲的生長;不同光照對孢子萌發的影響,全光與全暗、光暗交替差異極顯著,說明全光更適合孢子萌發。由表5可見,PH8與PH7處理間無差異,所以偏堿更適合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
3小結與討論
以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為試材,研究不同碳、氮源對天女木蘭葉斑病病菌生長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適合菌絲生長碳源是乳糖與葡萄糖;適合菌絲生長的氮源是硝酸銨;最適合孢子萌發的碳源是葡萄糖;適合孢子萌發的氮源是硝酸銨;25℃適宜菌絲的生長,適宜孢子萌發的溫度是20~25℃;全光適宜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適合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PH8與PH7。
參考文獻
[1]張天宇,主編.中國真菌志,第十六卷,鏈格孢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7.
[2]蔣冬花.佛手黑斑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植物保護,1997,23(4).
[3]肖仲久,李小霞,張紹梅,等.6種培養基對不同來源白術白絹病菌培養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2(6).
[4]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5]袁高慶,賴傳雅等.毛葉棗黑斑病的病原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03(5).
作者:劉波 單位: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花園口鎮農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