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疾病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漳州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80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FIB)及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評分,觀察患者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CRP、D-二聚體、FIB、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D-二聚體、FIB、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近(P>0.05)。結論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疾病中應用可增進療效,有助于控制炎癥、抑制血栓形成,但并不能降低嚴重并發癥發生,因此臨床在應用時需嚴格掌控適應證。
【關鍵詞】呼吸內科;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
機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對免疫系統具有調節作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通過作用于核轉錄因子JB而抑制多種細胞因子及炎性遞質合成,進而降低粒細胞趨化及黏附效應,增強抗炎遞質活性,抑制早期炎性細胞激活,阻斷炎癥級聯反應,增強機體對應激反應的耐受性[1],但其也存在藥物不良反應,其適應證包括嚴重感染、感染誘發的免疫與炎性損傷,且其在呼吸內科中主要用于治療重癥肺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其是否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治療有待商榷[2]。本研究旨在探討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漳州市第三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80例,納入標準:(1)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10分;(2)于醫院呼吸內科內采用保守治療,無需中轉外科治療;(3)明確診斷;(4)年齡18~75歲;(5)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拒絕參與研究者;(2)存在藥物禁忌證者;(3)合并原發性免疫系統疾病者。根據入院順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1±7.2)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1例,社區獲得性肺炎7例,肺氣腫6例;疾病嚴重程度:中度32例,重度8例;并發癥:低氧血癥12例,呼吸衰竭5例;合并癥:高血壓16例,糖尿病4例;特殊治療方式與用藥:機械通氣28例(氣管切開4例),血管活性藥物7例,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8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5±9.5)歲;疾病類型:慢性支氣管炎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2例,社區獲得性肺炎8例,肺氣腫5例;疾病嚴重程度:中度31例,重度9例;并發癥:低氧血癥12例,呼吸衰竭6例;合并癥:高血壓15例,糖尿病6例;特殊治療方式與用藥:機械通氣25例(氣管切開4例),血管活性藥物8例,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特殊治療方式與用藥、并發癥、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包括呼吸道排痰、吸氧等對癥治療,如對于存在感染患者則經驗性應用抗生素,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切管切開治療;對于支氣管炎發作患者,一般采用氧驅動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2ml/mg,15~20min/次,早、晚各1次,間斷霧化吸入;部分伴呼吸困難患者,靜脈滴注多索茶堿或氨茶堿,1次/d。其中抗感染治療以經驗性應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第二代頭孢菌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藥物為主,早期靜脈輸注,間斷輸注,后期改為口服治療。72h后根據療效進行調整,根據病原學、耐藥性分析結果,升級或降階梯用藥,根據小抑菌濃度等指標制定給藥方案,必要時進行血藥濃度分析,將血藥濃度維持在安全、有效的范圍內。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則需泵入胰島素控制血糖,對于合并高血壓患者,則給予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等藥物;對于合并水電解質紊亂患者,則需嚴格控制出入量,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失衡,提倡腸內營養支持,若患者腹脹,也可采用靜脈營養支持,其中營養液采用腸內營養混懸液或腸內營養乳劑。根據患者凝血、纖溶系統功能考慮聯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療,血管活性藥物首選小劑量多巴胺[3]。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酌情使用氟替卡松、甲潑尼龍,重癥者采用沖擊療法,逐漸減量,并改靜脈滴注為口服用藥,沖擊治療患者需進行24h動態心電圖監測,若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處理,必要時停藥觀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FIB)及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Ⅱ)評分。觀察患者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CRP、D-二聚體、FIB、APACHEⅡ評分)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并發癥、不良反應)以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D-二聚體、FIB、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D-二聚體、FIB、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未見不良反應發生,觀察組患者出現興奮、頭痛3例,心律失常1例。
3討論
多數研究顯示,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得當便可使患者獲益[4-5]。CRP是一種炎性標志物,與疾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D-二聚體、FIB是血栓性疾病重要標志物。研究顯示,D-二聚體、FIB與血栓形成、微循環障礙有關,D-二聚體是診斷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敏感標志物。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常伴肺部病變,當出現重癥化傾向、菌血癥時,器官灌注惡化,血栓形成風險增加,D-二聚體水平上升[6-7]。APACHEⅡ是衡量疾病嚴重程度的一種量表,靈敏度高,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死亡風險越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近,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不足有關。本研究納入患者不乏中度患者,其嚴重并發癥發生風險并不高,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并不能起到量變達到質變的目的。從不良反應來看,觀察組患者出現部分不良反應,而對照組未見不良反應發生。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常表現在精神癥狀,但考慮用藥時間較短,因此肥胖、多毛等癥狀發生率較低[8]。但值得注意的是腎上腺皮質激素易引發心律失常,因此建議采用24h動態心電圖監測[9]。有報道顯示,部分激素藥物還會促進腫瘤增殖、轉移,因此需嚴格掌控適應證[10]。綜上所述,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疾病中應用可增進療效,有助于控制炎癥、抑制血栓形成,但并不能降低嚴重并發癥發生,因此臨床在應用時需嚴格掌控適應證。
參考文獻
[1]徐建國,江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圍術期應用的專家共識[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2):200-204.
[2]張東梅,呂菁君,魏捷.心肺復蘇后藥物治療新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6,32(22):3159-3162.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79.
[4]解鄭良,郭璐,劉躍建,等.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死亡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死亡預測因素分析[J].華西醫學,2015,30(9):1618-1620.
[5]王玉華,頰建臣,楊艷莉,等.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感染性休克患者安全性Meta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7):51-53.
[6]曾明旋,張靈娟,石喆.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中的作用[J].熱帶醫學雜志,2016,16(6):779-781,791.
[7]金松,吳小軍.D-二聚體對肺血栓栓塞癥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2015,36(6):976-981.
[8]段葦娜.呼吸內科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89-90.
[9]王倩,唐閩,張競濤,等.超長時程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5,19(5):385-387.
[10]秦君芳,劉華,李云飛,等.腎上腺激素水平對小鼠乳腺癌轉移的影響[J].腫瘤防治研究,2016,43(12):1013-1017.
作者:吳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