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內科護理中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在心內科護理過程中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措施,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30例。常規組進行普通的護理手段,觀察組則基于原基礎上進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內科護理過程中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能夠確保患者得到更加細致的護理,以此滿足其基本要求,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今后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應用體會
在人口老齡化之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在醫療要求日益嚴苛的今天,患者自身以及家屬對護理的要求也愈變愈高;除此之外,該疾病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所以在護理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危急到其生命安全。所以對于詳細的護理模式有關人員一直在不斷摸索改進,使其能夠不斷依照患者的病情變化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以此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早日恢復健康。所以,本文選擇本院所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其中30例患者進行護理手段改進之后取得了較好的評價和成效,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30例。其中,常規組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8.69±11.49)歲;觀察組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57.52±10.8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組進行普通的護理手段,觀察組則基于原基礎上進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主要包含有:①入院管理。在患者入院的時候就對患者進行就醫場所的全面介紹,對于患者當前身體情況仔細檢查并認真記錄,并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提前做好應急預案,預防并發生的發生。在交接班的時候要謹慎進行,防止因為交接班而造成其他醫護人員對患者情況了解不充分,進而導致不良后果的產生。②細節和管理。就醫中老年患者的依從性都相對比較差,加上家屬對護理要求極高,所以這就更要細致地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此這就要每一天都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測,并記錄;要實施多次查房,及時得到患者病情的反饋,全面了解患者情況,根據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因人而異。③學習、提升。該科室對于護理人員護理能力要求極高,所以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不斷進行學習,提升知識儲備;另外還要加強臨床護理練習,提升實際動手操作能力。④交流溝通。要加強和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和疾病情況,并在第一時間給患者答疑解惑,以滿足其身心訴求,提升護理能力;除此之外這樣還能夠及時發現一些潛在問題,以此實施相應的預防治療措施,最終提升患者滿意度。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問卷調查,分析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并進行比對分析。此外,依據該護理手段的實施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能力提升的程度再進行分析,研究其是否具有可行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對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人員能力評分比對
通過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變化發現,在實施該護理措施之后護理人員也在不斷進行學習以及個人護理能力上的訓練和提升,因此對于工作中患者產生的并發癥和其他意外事件均能夠較好地處理,與患者之間的親密度也有所增加,護理手段、溝通能力、醫患關系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
3討論
心內科是醫院專門給心血管疾病患者所設置一個專門性的臨床科室,其中包含的疾病類型主要有心率失調、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絞痛等等。當前在治療這些疾病的時候采用的方式基本都是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由此便忽視了護理干預在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有關研究表明,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進一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會對實施該護理措施的護理人員產生一定影響,促進其業務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識儲備的提升。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主要將患者的病情作為基礎,然后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和監督,意在運用人性化、科學性以及規范性的護理措施減緩痛苦,促進恢復,減少醫患。在本次的研究當中選擇了本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其中的30例患者實施該護理模式,另外30例實施常規護理,最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明顯優于常規組的76.67%,差異有的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因為在改進護理措施的時候除了重視護理質量之外,還重視起來相應的護理細節,以此不斷提升護理標準,力求更好。除此之外,對于護理人員自身來說,觀察組護理人員在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護理方式之后不斷進行學習,在工作中能夠及時處理各種狀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的來說,該護理模式能夠制定出來一套科學化、系統化的護理模式,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和素質,提升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所以今后可以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超群,江寅芳,杜曉鋒.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3):123-124,共2頁.
[2]李月紅,吳紅斌.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措施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2):68-70.
[3]陳繼紅.淺談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6):103+105.
[4]尚琴,張曉甜.持續護理質量改進措施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43).
作者:蔡翔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