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肺門淋巴結腫塊的診療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EBUS-TBNA)在篩查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安全性。方法對在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47例縱隔淋巴結腫大患者行EBUS-TBNA檢查,并根據其結果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入選患者47例,共穿刺85個淋巴結,診斷的靈敏度為91.5%、準確度為85.1%、特異度97.9%,未出現并發癥。最終確診為惡性病變的有19例(40.4%),包括肺腺癌12例,小細胞肺癌3例,肺縱隔淋巴結轉移癌2例,肺鱗癌1例,T淋巴細胞瘤1例。良性病變包括結核病9例,結節病15例,其他4例。入選的男17例,惡性患者為9例(52.9%);女30例,惡性患者為10例(33.3%),男性惡變率高于女性。良性組的平均年齡(48.50±15.48)歲,惡性組的平均年齡(61.68±13.76)歲,惡性病變組年齡較大(P<0.05)。惡性組血清癌胚抗原(CEA)明顯高于良性病變組。胸部HRCT檢查中良性病變組最大淋巴結長徑/短徑值(1.63±0.57),惡性病變組最大淋巴結長徑/短徑值(1.28±0.20),惡性病變組明顯小于良性病變組。結論EBUS-TBNA在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大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靈敏度、準確率、特異度及安全性。大齡男性,CEA陽性,HRCT檢查中腫大淋巴結形狀更接近“圓形”的患者需特別注意,盡早采用EBUS-TBNA明確診斷,以便早期治療。
關鍵詞
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縱隔淋巴結腫大;肺癌
縱隔、肺門是人體中最復雜的區域之一,也是影像診斷誤診率高的部位[1]。目前已知引起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的病因包括結核、結節病、炎癥、惡性腫瘤等[2]。其病變常缺乏特征性影像改變和臨床表現,病理診斷困難,使臨床上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于2002年發明,可在實時超聲監測下準確定位,對診斷肺門縱隔占位性病變有極高的臨床價值。本文就我院應用EBUS-TBNA對縱膈淋巴結腫大患者的分析,探討EBUS-TBNA在篩查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安全性。
一、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醫院呼吸內科住院的縱隔淋巴結腫大患者47例,男17例,女30例,平均年齡(53.83±15.05)歲。入選標準:經胸部高分辨CT平掃證實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15mm)和(或)存在氣管周圍腫物。所有患者完善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血生化指標,確認檢查無相關禁忌證,均簽署檢查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血小板減少(≤8×109L),凝血功能嚴重異常,心肺功能嚴重異常無法耐受全麻支氣管鏡檢查,對麻醉鎮靜藥物過敏。計算最大淋巴結的長徑和短徑及比值。檢測血液指標: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值0~20mm/h)、C反應蛋白(CRP,正常值0~0.8mg/dl)、腫瘤標記物(SCC,正常值0~1.5ng/ml)和癌胚抗原(CEA,正常值0~5ng/ml)。
2.儀器與方法(1)根據美國胸科學會胸內淋巴結的分區方法[3],將胸內淋巴結分為1~14組,最上縱隔組(1組)、上氣管旁組(2R/L)、血管前氣管后組(3組)、下氣管旁組(4R/L)、主動脈下組(5組)、主動脈旁組(6組)、隆突下組(7組)、食管旁組(8R/L)、肺韌帶組(9R/L)、肺門組(10R/L)、葉間組(11R/L)、葉內組(12R/L)、段內組(13R/L)、亞段組(14R/L)。(2)EBUS-TBNA檢查術前禁食水8h,應用喉罩全身麻醉。超聲支氣管鏡(BF-UC260F-OL8,OlympusLtd)。超聲支氣管頂端安裝水囊,掃描頻率7.5MHz。超聲影像加工通過超聲圖像處理裝置。穿刺針22G。在實時超聲引導下進行負壓穿刺吸引,每次抽吸15次。每個淋巴結或腫塊穿刺2~3次。(3)EBUS-TBNA結果判斷由北京大學醫學部病理醫師進行標本的處理和判讀。涂片中若見多個淋巴細胞團,則認為穿刺淋巴結成功;若見大量紅細胞或少量有核細胞,則認為穿刺失敗。同一例患者的任何一個部位TBNA結果判定為陽性,均認為結果陽性。
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符合正態性分布連續型變量采用兩樣本t檢驗,非正態性分布連續變量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兩獨立樣本Mann-WhitneyU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統計顯著性概率α=0.05。
二、結果
1.EBUS-TBNA一般資料全部病例47例,共穿刺85個淋巴結,EBUS-TBNA診斷的靈敏度為91.5%、準確度85.1%、特異度97.9%(表1)。
2.EBUS-TBNA確診為惡性病變的19例(40.4%),包括肺腺癌12例,小細胞肺癌3例,肺縱隔淋巴結轉移癌2例,肺鱗癌1例,T淋巴細胞瘤1例。良性病變包括結核病9例,結節病15例,其他4例(炎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淀粉樣變性等)(表2)。3.根據最終病理結果將患者分為惡性病變組和良性病變組,并對兩組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1)良性、惡性性別比較全部病例47例,男性惡性患者為9例(52.9%);女性惡性患者為10例(33.3%),男性惡變率高于女性。(2)良性、惡性年齡比較年齡范圍22~81歲,平均(53.83±15.05)歲。良性組的平均年齡為(48.50±15.48)歲,惡性組的為(61.68±13.76)歲,惡性病變組年齡較大(P<0.05),兩組年齡比具有明顯差異(表3)。(3)HRCT下淋巴結大小比較最大淋巴結的長短徑統計,良性組最大淋巴結長徑/短徑值為1.63±0.57,惡性組最大淋巴結長徑/短徑值為1.28±0.20,惡性組明顯小于良性病變組(P<0.05),即惡性病變組長短徑更接近(表4)。(4)實驗室檢查比較將兩組CRP、SCC、CEA、LDH等連續非正態分布變量進行分析發現,炎癥指標CRP和腫瘤標記物SCC并無統計學差異。而在惡性病變組腫瘤標記物CEA和血清LDH明顯高于良性病變組P<0.05(表5)。4.并發癥及處理EBUS-TBNA最常見的并發癥為出血、低氧血癥及咳嗽。采用喉罩下全麻機械通氣超聲支氣管鏡檢查,全部患者沒有出血咳嗽及低氧血癥。由于有超聲定位全部患者沒有出血明顯出血。討論EBUS-TBNA技術既能顯示氣管腔內情況,又能探查管腔外周組織病變。EBUS-TBNA可穿刺到縱隔鏡難以涉及的淋巴結[3]。EBUS-TBNA具有創傷小、風險低、費用少等優勢。YasufukuK等[4]應用EBUS-TBNA對70例患者進行穿刺表明其區分良惡性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5.7%、100%和97.1%。另一項薈萃分析[5]顯示在1299例患者中,其對肺癌分期的靈敏度為93%、特異度為100%,僅0.15%(2例)出現輕度并發癥。國內研究應用EBUS-TBNA對837例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的研究發現,總體靈敏度為94.02%、特異度為100%、準確度94.56%。而作者對47例患者的85個腫大的縱隔、肺門淋巴結進行了穿刺,該技術診斷靈敏度為91.5%、準確度為85.1%、特異度97.9%,最常穿刺的淋巴結為第7組,其次為第4組,與既往報道基本一致。EBUS-TBNA并發癥少且輕,主要是咳嗽、出血及低氧血癥,且均能很快糾正。嚴重并發癥概率及死亡率均為0[6-8]。本研究中未見并發癥,其安全性值得肯定。實驗室檢查研究中發現腫瘤標記物CEA在惡性組明顯增大,而SSC兩組無明顯差異,說明CEA較SSC在肺部腫瘤中更為敏感。而在對前期的肺部HRCT淋巴結長短徑的比較中發現,惡性患者的長短徑之比更為接近,形狀更接近“圓形”,HRCT檢查中腫大淋巴結形狀更接近“圓形”的患者需要高度注意,進一步檢查除外惡性疾病。
三、結論
EBUS-TBNA在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大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靈敏度、準確度、特異度及安全性。但縱隔、肺門淋巴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定期體檢可早期發現此病,大齡男性,CEA陽性,HRCT檢查中腫大淋巴結形狀更接近“圓形”的患者需特別注意,盡早采用EBUS-TBNA明確診斷,以便早期治療。
作者:閆崴 韓翔 何萍 賀蓓 田兆興 沈寧 單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