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快速康復護理對手術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對快速康復護理在腸道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進行探究。方法從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腸道手術患者中選取5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快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應用于腸道手術患者護理中,有助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腸道手術;快速康復護理;胃腸功能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胃腸道手術會對患者胃腸功能產生一定影響,使得患者出現便秘、腹脹等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護理手段促進患者恢復,滿足患者需求[1]。現有研究表明,快速康復護理對于促進患者恢復有一定的效果[2]。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快速康復護理對腸道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詳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腸道手術患者中選取54例,納入標準為:①經胃腸鏡檢查確認為需要進行腸道手術的患者;②依從性好的患者;③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患有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具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③已經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將按照上述標準篩選出的54例腸道手術患者以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共27例,包括男15例,女12例,年齡25~68歲,平均(46.5±3.7)歲;觀察組共27例,包括男17例,女10例,年齡26~68歲,平均(47.1±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常規胃腸減壓、禁食以及腸外營養護理。(2)術后活動:術后2d內幫助以及指導患者進行以雙側四肢為主的活動,每次5~10min,2次之間間隔2h;術后每2h幫助患者翻身,術后3d,指導患者坐起,術后4d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給予觀察組快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為:(1)康復健康教育:對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作用、術后注意事項以及癥狀緩解方法,指導患者呼吸,為患者說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方式。(2)心理干預:患者對手術難免產生緊張、焦慮以及恐懼情緒,對此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導,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說明手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對于患者存在的疑慮,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疑惑,幫助其樹立信心。(3)管道護理:確保胃管處于暢通狀態,將殘留的胃液及時清除干凈,并且將腹腔內滲出液與滲血引流到患者體外,并且定時擠壓引流管,將其固定好;(4)活動護理:每2h幫助患者翻身1次,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指導患者采取半坐位。(5)腹部按摩以及中藥敷貼:術后6h,指導患者采用仰臥位進行腹部按摩,15min/次/d。(6)中醫護理:耳穴埋籽,將藥物借助膠布貼于耳部穴位達到行氣止痛的功效;從患者局部感覺恢復開始對患者進行艾炙,1日2次,每次15min左右。(7)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早期采用流質飲食,之后依據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到半流質食物再到常規飲食轉變,飲食單中應以三高一低食物為主,嚴禁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觀察指標及其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進行記錄和比較;并對術后患者胃腸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包括腹瀉、便秘以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經SPSS19.0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若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則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功能
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腸道手術中的麻醉、藥物以及創口會給患者胃腸功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3]。當前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護理在臨床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因此給予腸道手術患者有效護理,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費非常必要[4]。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包括康復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管道護理、活動護理、腹部按摩以及飲食護理。其中康復健康教育能增進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了解,增強患者保健意識;心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管道護理則有助于減少患者腸腔內積液與積氣,有效緩解腹脹,有利于患者手術創口的恢復;通過翻身以及活動能夠促進患者腸道蠕動;通過腹部按摩能夠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腸道平滑肌舒張,改善腸道功能;通過耳穴埋籽和艾灸,能夠通經活絡,加快患者血液循環,緩解患者身體不適,促進患者胃腸蠕動;飲食護理則能保障患者機體所需營養,為其恢復創造有利條件。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采用快速恢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明顯較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優,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腸道手術患者實施快速恢復護理對其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是有積極作用的,這與現有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綜上所述,給予腸道手術患者快速康復護理,有助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護理效果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羅園.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腸外科手術后病人疼痛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名醫,2018,67(12):195.
[2]宋學寧.胃腸道手術病人圍手術期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31):105-108.
[3]譚海燕,何婉珠,曾宇彤,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對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后胃腸道并發癥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6,40(6):564-566.
[4]馮鋒.胃腸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干預對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80.
作者:方萍 單位:江蘇省中醫醫院溧陽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