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CR在骨科的運用120例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臨床X線診斷中,要求X線影像應以診斷學要求為依據,以滿足診斷學要求的技術條件為保證,盡可能的顯示解剖結構的細節,從而達到對疾病的準確診斷。隨著cr(computedradiography計算機X線攝影)數字影像系統在臨床中的推廣應用,使通過數字化處理的X線影像在密度、對比度、清晰度方面均優于傳統X線影像。同時,通過變化窗寬、窗位、轉換曲線可使影像全部灰階得到充分顯示,利用系統對診斷區域影像的邊緣增強、放大、黑白反轉、圖像平滑等的調節功能,能更加清晰的顯示細小的病變及隱匿性病變。數字化圖像對骨結構、關節軟骨及軟組織的顯示亦更加優于傳統的X線成像,使骨疾病的診斷更加準確、便捷[1]。
數字化攝影技術如CR、DR及數字減影技術等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常規X線攝影。CR將傳統X線攝影技術與計算機影像處理相結合,使通過人體的X線由模擬信號轉為數字信號,代替了傳統的模擬轉換,避免了影像鏈上諸多環節產生的陰影,減少了圖像的噪音和失真,大大提高了影像的對比度和清晰度,在骨疾病診斷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我院自2008年引進柯達120型CR應用于臨床,對120例外傷骨科患者行CR檢查,現將影像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08—2010年對120例由常規X線檢查提示可疑而難以確診的外傷性骨損傷患者行CR檢查,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齡11~80歲。
1.2方法
采用CR數字影像系統成像,CR攝影曝光條件為:四肢40~55kV,6~16MAS,脊椎55~85kV,26~80MAS;盆腔65~75kV,40~60MAS,被檢患者均采取常規位置投照,對可疑部位采取雙側對比或切線位拍片,在投照中遵循投照原則,盡可能用小焦點,選擇合適的膠片距和放大率,固定X線管、IP板及被檢肢體,盡量減小肢—片距、延長膠—片距,以減小幾何及運動模糊影響,提高清晰度。
2結果
經CR復診的120例患者中,通過利用CR影像密度分辨率高、影像灰階顯示充分的特點,同時,通過利用計算機圖像后期處理技術,調節窗寬與窗位、對比度、矩陣及影像的放大功能,充分顯示更細微的組織結構,對骨皮質、骨松質及骨小梁進行細微觀察,得出如下診斷:120例患者中,四肢(外傷)83例,確診骨折78例,排除骨折5例;脊柱31例,包括較輕度椎體壓縮性骨折、峽部骨折、小關節突骨折,確診骨折29,排除骨折2例;骨盆6例,確診坐骨支骨折1例、尾骨折2例,髖臼骨裂1例,排除骶骨裂1例、尾骨折1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由于CR技術的應用,使臨床(骨外傷)診斷的準確率比傳統的X線檢查有了明顯的提高,其對隱匿性骨折診斷的陽性率更加明顯高于傳統的X線診斷,對影像質量的評判,我們借鑒《全國放射科QA、QC學術研討會紀要》,其中甲片率92%,乙片率6%,丙片率2%,廢片率0%。在實踐過程中,CR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避免了臨床診斷中的漏診及復照率的發生。
3討論
目前,CR作為骨骼影像診斷中最為常用的技術之一,不但相對CT、MRI來說簡單、便宜,同時對骨骼關節系統疾病在診斷上又具有相對的可靠性。傳統X線攝影是以增感屏為體系,利用X線的穿透性形成模擬成像,所形成的影像不能進行后處理,即無法改變其密度及對比度。同時由于屏膠系統產生的熒光體的光擴散及熒光交疊效應產生的光暈和光滲,使影像的清晰度下降,易使一些范圍小、程度輕、骨皮質的線性裂傷難以顯示,而造成漏診、誤診。經資料證實,傳統的X線攝影對隱匿性骨折診斷陽性率不足25%[3],CR計算機成像系統實現了平片數字化,在骨科臨床攝影中,具有圖像清晰度高,失真小,輻射低,后處理功能多等優點,可以根據診斷需求調整圖像至最佳診斷要求,更加充分地顯示骨骼的病變及周圍軟組織,經資料證實,對隱匿性骨折診斷陽性率均達96%以上[4,5],對于監測骨折后的愈合過程,以及骨折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均強于傳統X線影像。雖然CR是作為診斷骨折和脫位的主要應用手段,但對于某些類型的骨折、脫位的診斷也仍存在一定的限制:①由于解剖結構的嚴重重疊,CR可能遺漏比較復雜區域,如骨盆、脊柱、顱面骨的某些骨折和脫位。②CR可能遺漏某些無解剖移位的骨折,如肱骨大結節的無移位骨折。③CR不能直接診斷單純軟骨折。④常規X線可能遺漏某些類型的兒童骨骺骨折。⑤CR對于應力性骨折存在限度。對于這些疾病,CT、MRI、放射性同位素成像通常可以提供更加確切的診斷。綜上我們可以看出,CR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數字化攝影技術,在臨床應用中與傳統X線影像相比較,其技術優勢及診斷價值遠大于傳統X線檢查。
尤其在對隱匿性骨折診斷,明顯提高了X線的檢出率,使病變更加清晰的顯示,也使骨科疾病的診斷更加快捷、方便、準確。對于提高醫療質量、改善醫患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