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比較兩種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對骨髓細胞的影響。方法按隨機數表法將140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采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觀察組采用標準劑量甲氨蝶呤治療,觀察兩組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腎小球濾過率(GFR)、血濃度、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WBC、HB、PLT及GFR均優于對照組(均<0.05);血濃度小于對照組(<0.05);兩種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0.05);不良發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0.05)。結論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對骨髓細胞影響較大。
關鍵詞:
甲氨蝶呤;白血病,淋巴細胞,急性;骨髓細胞
白血病細胞在急性淋巴白血病中會快速的分裂并且取代正常的造血細胞,正常的骨髓細胞被取代后,就會失去造血功能[1]。若骨髓的正常造血細胞數目減少,會導致患者出現出血、感染。輻射、染色體異常、毒素和物理化學因素是引發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病因。有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是治療急性淋巴白血病的重要方法,臨床上運用較多,但甲氨蝶呤毒性較高,過量的使用會導致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其中最多的是骨髓抑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為改善患者的病況,同時防止出現不良反應,本研究探討兩種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對骨髓細胞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寧波大學附屬鄞州醫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140例,均符合:(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標準[3];(2)肝、腎功能正常;(3)血、尿常規經檢查正常。排除有其他并發癥,精神疾病及甲氨蝶呤過敏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大劑量甲氨蝶呤(規格:2ml︰50mg;生產廠家:浙江海正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40827)治療,甲氨蝶呤5g/m2,六分之一作為突擊量,30min內使用快速靜脈滴入;剩余在24h內勻速滴入。快速靜脈滴注2h內給予患者三聯銷注射1次,包括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和阿糖皰苷,滴注甲氨蝶呤36h后用甲酰四氫葉酸解救,每次15mg/m2,每6小時一次,共6次。觀察組給予標準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甲氨蝶呤3g/m2,六分之一30min內快速靜脈滴入,剩余在24h內勻速滴入,每次不超過500mg。兩組患者治療3周后進行療效評估。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療效、白細胞計數(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腎小球濾過率(GFR)、血濃度及不良反應情況。靜脈滴注48h后開始檢查血濃度,每24小時采集1次,采用熒光偏振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美國Ab-bott公司,批號:20140317)進行檢測,當血清濃度<0.11mol/L即可停止監測。
1.4療效評價標準[4]
治愈:WBC、HB、PLT、GFR、血濃度到達正常水平;有效:WBC、HB、PLT、GFR、血濃度有改善但未達正常標準;無效:WBC、HB、PLT、GFR、血濃度無變化且不良反應大。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及體質量指數(BMI)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WBC、HB、PLT、GFR均優于對照組(均<0.05),見表2。
2.3兩組血濃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濃度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患者血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3。
2.4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71%,優于對照組的71.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13.32,<0.05),見表4。
2.5安全性評價
觀察組骨髓抑制1例,感染2例,肝損害1例,黏膜損害2例,心臟損害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對照組出現骨髓抑制7例,感染5例,肝損害3例,黏膜損害2例,心臟損害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不良發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6.43,<0.05)。治療后,檢測血濃度的含量未出現異常現象。
3討論
甲氨蝶呤是一種抗葉酸代謝藥,能夠發揮抗腫瘤作用,是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很重要的方法,其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況,不受病毒干擾,并且有治愈的可能[5]。但是甲氨蝶呤毒性較高,在治療時,如果過量使用,會使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應嚴格按照說明對患者進行治療[6-8]。在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時候,不僅會殺死有害細胞,對正常細胞也會造成影響,因此,會使少數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其中以骨髓抑制居多,主要表現為外周血中白細胞和中粒性細胞出現減少,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由血紅蛋白降低,導致患者出現貧血,血小板減少,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或內臟出血。因此,盡量避免使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免使患者出現不良反應[9]。有研究表明,標準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大劑量甲氨蝶呤低,且對白細胞和中粒性細胞的影響較大劑量甲氨蝶呤小[10]。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WBC、HB、PLT及GFR均優于對照組(均<0.05);血濃度小于對照組(<0.05);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0.05);不良發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0.05)。提示標準劑量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能得到較好的療效,對骨髓細胞中的白細胞和中粒性細胞影響較小,且能改善患者病況,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平,李艷玲,曹志新.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對策[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5):527-529.
[2]劉小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后的血藥濃度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12):34-35.
[3]劉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規范化診治[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4):1106-1110.
[4]吳亮,徐傅能,陳璐,等.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血藥濃度監測與不良反應統計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1):80-82.
[5]程金敏,周娟.綜合護理干預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3):71-73.
[6]李園,王迎,林冬,等.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藥物代謝研究[J].癌癥進展,2015,13(1):100-104.
[8]李曉屏,謝洪英,黃平.護理干預配合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
[10]陳列光,陸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行大劑量甲氨蝶呤時血藥濃度監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4):5-7.
作者:范崢 王甜甜 沙科婭 單位:寧波大學附屬鄞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