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年農村改廁工作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持續推進我鎮農村“廁所革命”,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組織
為切實做好我鎮農村改廁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改廁任務,現調整鎮農村改廁工作領導組,調整后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等同志為辦公室成員。
二、目標任務
2020年確定完成7個改廁整村推進村、9個永久性居民點、19個近期保留居民點的人居環境整治自然郢常住戶、美麗鄉村點、貧困戶改廁、危房改造戶及主干道沿線等急需改廁戶的改廁任務。
三、重點工作
(一)建立農戶改廁檔案。各村(社區)組織開展2020年農村改廁政策宣傳和摸底登記。堅持以自愿的原則,引導農戶以投資投勞的方式參與廁屋建設并作為申請改廁的前置條件。對納入2020年改廁計劃的農戶,以村建立農戶改廁檔案,實行“一戶一檔”,并及時將農戶改廁信息錄入省住建廳省農村改廁信息系統,切實做到農戶檔案信息錄入及時、全面、真實、準確,加強核實比對,做到系統信息與戶檔信息一致。
(二)確定農村改廁模式。以各村(社區)摸排登記改廁任務為主,在一般農村地區,推廣使用磚砌式(預制)三格化糞池廁所。在污水管道覆蓋到的村(社區)推廣使用水沖式廁所(污水直接接入管網),在確定產品和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測算戶均投入,堅決防止簡單“最低價”中標。將農村改廁與污水處理、危房改造、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相結合。
(三)規范農戶改廁選址。堅持“以改為主、以建為輔”原則,按照“進院入室”要求,動員農戶自行利用院內的舊廁屋、舊廂房、舊畜舍改建廁所,或者利用房屋或院墻墻體新建廁所。新建廁所必須是拆舊建新,實行“一宅一廁”。一戶多廁的,應拆除多余的旱廁。無人居住的空房戶(含已有衛生廁所的一戶兩宅的老房)不得再建新廁。父母隨子女生活的,不得以分戶為由要求新(改)建廁所。新(改)建廁屋選址需經分工村干部、分片領導確認報鎮愛衛辦審核后方可施工,廁屋結構要安全,不滲漏,室內凈尺寸不得小于1.2m*1.4m,凈面積不得小于1.68㎡,高度適宜(原則上要求大于2.2m),滿足如廁需要。合理設置門(尺寸1.8*0.8)、窗(尺寸0.4*0.3)以及通風,并有防蠅設施,地面經硬化處理。安裝電燈,便器水箱接通自來水。
(四)嚴格執行改廁流程。嚴格執行農戶申請、村(社區)批準、鄉鎮審核、簽訂協議、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等流程。根據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嚴格改廁驗收嚴控改廁成本的通知》要求中央、省、市、縣財政資金嚴禁使用廁屋建設,廁屋建設獎補資金由鄉鎮自籌。
(五)科學確定施工單位。新(改)建廁屋由農戶委托村(社區)組織的經縣、鎮愛衛辦培訓合格的施工隊伍施工或農戶自行組織施工,但需符合縣、鎮廁屋驗收標準。化糞池根據廁屋的選址情況,堅持以“進院入室”“一宅一廁”的原則由農戶申請經分工村干部確認報改廁工作組成員審核后方可實施,施工人員經培訓并取得合格證后,方可施工。鎮愛衛辦根據《縣農村改廁技術實施導則》(2020年修訂版)要求確定改廁標準,并負責改廁任務落實、施工質量監管、初次驗收和村(社區)改廁工作指導。村(社區)負責落實改廁對象,并篩選農戶改廁施工隊伍。村(社區)與具備相關資質的施工隊伍簽訂協議后報送一份致鎮愛衛辦備存。
(六)加強施工質量監管。農村改廁工程實行質量終身制和責任追究制。村(社區)要與施工人員簽訂施工安全責任合同,并報鄉鎮備案,與改廁戶簽訂協議書,明確農戶義務和責任。依照縣愛衛辦要求建立健全農村改廁質量管理制度和改廁技術培訓與指導,并統一驗收;鎮愛衛辦要加強對改廁施工現場質量巡查與指導監督,并確定改廁工程質量監理單位,對改廁工程質量和安全進行巡查,發現問題立即責令施工隊伍進行整改。村(社區)作為施工質量的第一責任主體,要加強對施工現場質量的監管,并加強宣傳發動改廁戶對改廁施工質量進行監督。
(七)完善改廁后續管護。改廁完成,由縣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根據《鎮2019年農村改廁管護機制實施方案》(豐政〔2020〕3號)精神,堅持做到“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五有運行管護機制。因地制宜,全面建立農村改廁管護“一站兩體系”,做到“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渣滿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形成“管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機制。
(八)完善群眾監督機制。新建或改建廁所在申請驗收前完善“一站兩體系”監督機制,市、縣兩級農村改廁監督電話張貼至村(社區)公示欄及自然郢醒目位置,鎮、村(社區)兩級農村改廁監督電話張貼到每座戶廁,建立健全群眾投訴問題處理機制。對群眾反映問題及時處理,應改盡改。
(九)開展農戶滿意度測評。各村(社區)要通過登門入戶、發放明白紙等形式,深入宣傳發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改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群眾滿意原則,村(社區)完成戶廁改造后,要及時組織開展農戶滿意度測評,沒有開展滿意度測評的或測評不滿意的,不予通過驗收。
四、工作步驟
(一)宣傳發動(3月1日—3月20日)
1.召開會議,下發工作方案,落實改廁任務;
2.開展政策宣傳,使改廁意義、方式、原則、補助等家喻戶曉,營造濃厚氛圍;
3.入戶登記,收集資料,與改廁農戶簽定協議,明確職責;
4.鎮、村(社區)負責人和經辦人員參加縣愛衛辦組織的改廁業務培訓;
5.各村(社區)上報工作落實情況和農戶改廁需求量,鎮進一步完善改廁工作方案,報縣愛衛辦備存。
(二)戶檔建立(3月21日—5月31日)
1.鎮、村(社區)按照改廁戶檔要求,完成資料收集、圖片采集,與改廁農戶簽訂協議,完成“一戶一檔”建立和系統錄入;
2.確定施工隊伍,簽訂施工合同;
3.施工人員技術培訓;
4.鎮、村(社區)分別組織監督巡查,適時召開調度會。
(三)實施農村改廁工程(6月1日—9月30日)
1.縣愛衛辦組織施工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技術培訓;
2.實施改廁農戶旱廁改造;
3.采集改廁后照片,并上傳省農村改廁信息系統。
(四)組織驗收(10月1日—10月31日)
1.村(社區)申報完工,鎮組織人員進行初驗;
2.鎮愛衛辦對戶廁檔案與信息系統比對,統一歸檔;
3.縣愛衛辦組織專家驗收;
4.撥付改廁經費;
5.迎接上級檢查驗收。
五、落實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農村改廁工作在縣愛衛辦指導下組織開展,各成員單位職責如下:鎮愛衛辦負責改廁任務的分解落實、改廁方案的制定、改廁工作的指導、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信息摸底統計上報等工作;鎮財政所負責按年度計劃,將農村改廁經費、后續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做好資金保障工作;鎮黨政辦負責做好改廁工作車輛、就餐、會務等后勤保障工作;村(社區)負責落實改廁對象篩選改廁隊伍并指派一名懂電腦操作的年輕干部作為業務負責人。
(二)落實經費保障。按照《關于嚴格改廁驗收嚴控改廁成本的通知》文件規定嚴禁將中央、省、市財政資金用于廁屋建設。省(100元)、市(800元)、縣(1500元)補助資金主要用于三格式化糞池施工、廁具采購、廁屋維修等。嚴格落實農村“廁所革命”獎補政策,農戶自行建設達標的廁屋一次性給予2300元的補助,農戶廁屋補助資金由鎮財政承擔。驗收合格并經農戶簽字確認后,鎮財政所將農村改廁專項資金撥付至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由村居按實撥付至施工隊伍或農戶,縣級驗收一次性合格率達100%的村(社區)按照每座廁所300元給予獎勵,主要用于獎勵參與改廁的鎮村工作人員及廁所的長效管護等。結合我鎮下發的《鎮2019年農村改廁管護機制實施方案》豐政〔2020〕3號,保障“一站兩體系”正常開展工作。另對每座衛生廁所管護補助90元的標準補貼到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村(社區)結合管護協議使用管護資金,其中縣級補助60元用作糞污清掏(每年清運三次,超出次數按20元/次收取人工費),鎮補助30元用作廁屋廁具、水電、門窗等維修,實行專款專用,做好政策保障。
(三)強化監督考核。將改廁工作納入目標考核,采取現場督導、定期通報、專項檢查等方式,及時督查督辦,確保工作落實。
(四)營造濃厚氛圍。廣泛動員農民參與農村改廁工作,充分發揮廣播作用,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方式,大力開展改廁宣傳,加大有關使用廁所知識的普及,讓農民會用、會修、會掏,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將文明創建與改廁結合,深入開展衛生戶評選活動,激發村民改善環境、積極改廁的主動性。
(五)嚴格執行獎懲。
根據《鎮“四級聯動”爭先創優績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對有改廁任務且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的參與該項工作的鎮村工作人員進行加分,合格率低于100%的,進行減分,加減分值對等,具體分值由目標考核領導組會議研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