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實現文化創意的再造與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孫國太單位: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
21世紀,是科學與藝術結緣互補的新世紀。《辭?!肥沁@樣給文化下定義的:“文化,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國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博客里為文化做了定義:“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以及與此相呼應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泵绹祟悓W家魯斯•本尼迪特對文化的定義是:“通過某個民族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思維方式,一種使這個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方式。”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師范大學文傳學院教授陳華文在《文化學概論》一書中給文化的定義為:“所謂的文化,就是人類在存在過程中,為了維護人類有序生存和持續發展所創造出來的,關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各種關系的有形無形的成果?!比欢?,作為一門新興科學的文化創意學則認為:“文化需要創意;創意更需要文化”?!段幕瘎撘鈱W概論》一書給文化創意及其文化創意傳播的定義則是:“文化創意的概念來源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拔幕瘎撘猱a業是文化創意的表現形式。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創意的最高成果。文化創意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耙磺猩锒急仨氃谶m應的生態環境中才能生存,信息也同樣只有在適合的傳播環境中才能進行傳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傳播環境,這樣才能持續有效地傳播”。
哲學認為,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構成,存在于內在結構之中,其與價值的統一,便是事物的內在結構與外在作用、功能的統一。為此,如何把握影視藝術傳播,也就成為影視藝術傳播學探討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文化創意、創意文化與影視藝術表達、影視文化傳播”是一脈相承的。“文化創意的成果需要影視藝術化的再現,更需要影視文化載體的傳播。而文化創意,它作用于影視藝術的表現力和影視文化的視覺穿透力”。因此,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實踐文化創意傳播與影視藝術傳播的必然關系,如何將文化創意成果通過影視文化載體傳播、導入人們的視覺識別系統,真正給人們以深刻的文化意識,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文化創意傳播必須立足于專業化和本土化
1.文化創意傳播必須發揮“專業化”優勢。涵蓋文化創意傳播的文化經濟是全球化經濟條件下,人們以消費時代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為基礎,以高科技手段為支撐,以網絡、數字、衛星等現代傳播方式為主導,以文化、藝術與經濟的全面結合為自身特征,進行跨國、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重組或創建的新型產業集群。它完全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向人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精神、心理、娛樂等產品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在總體服務業的業態之中。開拓藝術型、精神型、知識型、心理型、休閑型、娛樂型的產業增長模式,培育新型文化消費市場,培養新一代文化創意消費群體,是推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大致分為十余類,即:影視文化類創意、新聞傳媒類文化創意、網絡時尚文化創意、動漫產業文化創意、表演藝術文化創意、圖書出版文化創意、項目策劃與管理文化創意、廣告文化創意、藝術品投放收藏文化創意、體育休閑文化創意、知識產權與文化創意等。我們不難理解,知識經濟時代的文化創意原本就是以知識架構為中心的,知識經濟的根本在于知識再造與創新。在文化創意過程中,知識再造是知識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的轉換與轉化的過程。知識再造的特點是鏈接性、延伸性和轉換性;知識創新的特點是放射性、飛躍性和替換性。
顯而易見,文化創意傳播的文化特質屬性決定了文化創意傳播及其產業的發展必須走專業化之路的這一要求。一是,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理性推動,科學發展,通過國家政策引領、政府財力支持、社會多元融資,加快培育以政府為主導、多元結構并存的文化創意產業業態,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為之文化創意傳播實現專業化夯實基礎。二是,緊緊圍繞文化創意的文化再造與創新,架構專業化體系,通過培訓、吸納、引進等方法,整合一批知識型、科技型、專業型、創造型的團隊或專業機構,為之文化創意傳播實現專業化注入極具活性的思想力與創造力。三是,要用文化創意的知識價值、文化價值觀念重構傳播者和受眾者的對象化的思想和觀念的創新----文化再造。它是文化在交流傳播過程中對一種文化現象的改造、加工和整理。文化創新是文化在交流傳播過程中的繼承、發展、創造。文化進步與發展的實質是創新,文化創新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是文化發展的內動力。文化創新也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社會活動,人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是社會實踐的成果。我們只有具備專業的機構,有了專業的人、專業的團隊,再加上有了專業的意識、專業的能力,就能夠實現文化創意傳播及其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化。
2.文化創意傳播必須凸顯“本土化”人文特征。顧名思義,人文的核心是“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人文關懷”,也是我們常常說的“人類關懷、生命關懷”?!段幕瘎撘鈱W概論》中關于人文的解釋有四種:一指利樂教化;二指各種文化現象;三指人世間事;四指習俗、人情。學界又把這四種解釋規范為兩點:一是人類社會;二是文化現象。作為文化創意的創造者、傳播者,我們應該意識到:首先,文化創意中的創意產生于人們的頭腦之中,是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新的創意又反作用于人類社會并推動其發展。其次,文化創意的確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融解,強調諸學科的整合。顯然,文化創意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精神上的東西。事實上,人文的確具有顯著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歷史性特征。最后,我們的文化創意傳播必須充分發揮地域人文資源優勢,架構“本土化”特色文化創意傳播的視覺符號及其視覺識別系統。
我們把2008北京奧運文化創意傳播作為一個范例加以分析,就會找出一個“結合點”或者“閃光點”。如: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創意者將肖形印、中國字和五環徽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充滿了深沉的激情與活力。尺幅之大的會徽,卻凝聚著東方與西方文化合璧的氣韻;筆劃之間,升華著中華民族精神與奧運精神。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印記。以“人”為主題肖形印,是我國秦代即有之印的形式。作為北京奧運會會徽的“中國印”與竹簡漢字筆體書寫的“Beijing2008”將中國傳統的篆刻藝術、書法藝術匯集于一身,既濃縮了我國古代印章由字而畫的發展軌跡,也詮釋了我國古代哲學力求中庸的主流觀點。這與象征奧運精神的“五環”渾然一體,更使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奧運會徽積聚了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以及國際化的創意理念。難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首席設計師、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設計的參與者布雷德•科普蘭德先生,從許多會徽設計方案中一見到“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便當即托口而出:她是中國的!有道是業內人士評價說:“她是奧運百年歷史中,對舉辦國和城市名單最大一處空白的填補;她是中華民族精神與奧運精神的融合和體現;她是中華文明對奧林匹克憲章的首次闡釋?!?/p>
第二,文化創意必須作用于影視藝術和影視文化人的社會化需要電視文化,電視文化影響著人的社會化。日益發展的電視文化以其重要的作用方式影響著社會成員的社會化程度,決定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程度,是社會得以穩定、延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使億萬人民大眾在社會化進程中,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是我國社會主義電視文化肩負的重要任務。這一觀點,是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出現在《電視意識論》中的觀點。由此可見,今天,建設現代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影視藝術、影視文化的功能與作用是如此的重要。筆者強調文化創意必須作用于影視藝術、影視文化傳播的概念,就是基于影視藝術、影視文化需要文化創意。這正是因為影視藝術、影視文化這個特殊載體是承載文化的文化。文化創意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也正是體現在影視藝術、影視文化的傳播力上。所以,我們在實踐中要把這一概念加以充分運用并付諸實施。這就是說,我們影視藝術、影視文化的無限魅力與強大傳播力,源于文化創意,文化創意給力于影視藝術、影視文化的傳播。
第三,影視藝術和影視文化承載文化創意傳播電視意識論認為,文化,是大自然的人化。“文化是社會和人類最高表現形式,其發展的程度,也是衡量人和自然分離的程度”。每一代人的文化,都作為一個整體傳承給新的一代。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城市也是這樣,一個家庭、一個行業、一個企業更是如此。作為影視藝術、影視文化范疇的電視節目的呈現,最終是給人看的,其本質就是傳播。傳播中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功能和巨大的社會影響,使它形成了影視文化特殊的功能與作用,擔當起了提高整個民族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重要使命。然而,語言符號是人類交往中最主要、最常用的符號,也是最基本的傳播符號。它是由語音和語義結合而構成的詞匯———事物的符號,又由詞匯和語法邏輯構成一種符號系統,以此來傳遞思想。那么,電視是這個傳播媒介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由于它廣泛地集中了其它媒介普遍的語言符號之精華,所以它既具備了符號系統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語言個性。因此,我們說它既是一種文化形態,又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具有雙重“角色”,前者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也需要文化創意。而后者,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它也必須承載文化創意成果的傳播。這是由媒體屬性、責任、使命所決定的。
就影視藝術、影視文化承載文化創意的文化傳播意義而言,我們必須了解“文化創意主要是通過個人或集體的思想創造、技術技巧以及智慧才華來實現,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改造,也是人類對精神世界的完善,帶來物質和精神的繁榮,滲透在社會經濟生活的每一個地方。它的根本目的是使人類達到更高的精神滿足和體驗,實現了有價值生活的愿望,以及建立彼此交流、理解和珍藏美好記憶與傳統,使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多姿多彩……”這些屬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當今文化創意的社會責任與影視藝術、影視文化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是一致的。文化創意的成果需要影視藝術、影視文化載體的傳播、導入。也正是因為影視藝術、影視文化是通過電視媒介傳播、導入的,它更具可視性,更直觀、更生動、更真實。試想,我們現在所有的文化創意成果大都可以通過影視藝術、影視文化載體,運用電影、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傳播開來的。這就是說,我們的影視藝術、影視文化載體及其相關的傳播媒介是文化創意成果轉化、轉換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舉世矚目,有口皆碑。盛大的開幕式,從鳥巢上奧運圣火的點燃的時刻,再從展示古老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字印刷、木偶京劇和天人合一的“太極”,乃至唯美輕盈的“春江花月夜”和徐徐展開的《清明上河圖》,一個個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都是通過文化創意者的“第一次創造”和影視藝術、影視文化載體自身的文化“再創造”而完美呈現、傳播的。作為開幕式總導演的張藝謀在談到創意時說:“從創意的角度來說,我十分喜歡“太極”這一段。這一段的內容把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價值觀,用“剛柔并進,力美結合”的藝術再現形式進行了詮釋。全世界幾十億人將通過電視收看到這一幕,接受到中國人對“太極”理解的信息?!惫P者認為:張藝謀作為文化創意者,他在創意傳播的過程中,注重了兩個“強化”:一是,注重強化拓展文化創意成果與影視藝術、影視文化傳播的“語境”空間;二是,注重強化提升文化創意成果與影視藝術、影視文化傳播的“兩位一體效應”。
綜上所述,文化創意傳播與影視藝術、影視文化傳播都具有自身傳播、導入的功能與作用,只要我們在創造文化、傳播文化的過程中,正確、科學地把握文化創意傳播與影視藝術、影視文化傳播的優勢互補、功能互動、效應共振的必然聯系,按照文化創意、文化傳播的自然規律和科學方式,來努力實現文化的再造與創新,就一定能夠生成一種更具時代感、更具無限魅力的傳播文化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