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泛審美時代校園文化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建設是新時代大學課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隨著電視、互聯網絡等媒體的大規模應用,我國已進入泛審美時代,大眾的審美情趣更多的受到媒介文化的影響,審美情趣已不再重復80年代的統一化塑造狀態,而是偏向更為多元的個性標榜。如何在泛審美時代更進一步地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建設,是當下重要的新命題。
一、泛審美的含義
泛審美指的是審美不再局限于少數知識精英們的活動范圍進入了廣泛的社會領域,包括商品生產領域、消費領域和日常生活領域等。這是一種審美活動的泛化。只是,缺乏現代性審美眼光熏陶的大眾不可能具有杰姆遜說的“獨特的自我和私人身份、獨特的人格和個性”,他們的審美情趣更多的是經由文化產業的一種運作形式——媒介文化塑造起來的,他們自身所標榜的個人情調也只不過是一種錯覺罷了。審美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不同的形態,美學(史)則隨著審美活動的轉換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題。這種湯因比式的挑戰-應戰文化模式形成了一種時代——審美活動——美學理論的互動關系。
二、多元文化對高校校園主流文化的挑戰
對時代主題和審美活動的不同側重點,就形成了當今美學界的實踐美學、超越美學、生命美學、和諧美學、修辭論美學、生態美學和文化研究美學等美學理論構架。那么隨著政治、經濟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趨勢也不可逆轉。它強調張揚個性、展示自我;追求真知、反感空談、崇尚實際、包容的精神等;從文化形態上看,校園文化表現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然而,大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對校園文化構成了極大的沖擊。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許多學生在學校里追求崇尚自我和個性的張揚,他們求新圖奇,要求活動富于變化、有時代的氣息。面對多元文化沖突,很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缺乏主動應對這一情況的措施。在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重視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深層次文化建設的傾向;有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表面化、形式化的傾向,認為不斷地追加各種投入、增加活動場所、活動設備,搞各種文體活動就可以,而這些活動實則往往缺乏教育內涵,形成了一種簡單的娛樂化的傾向,不能對學生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給校園文化帶來的影響是極大挑戰。
三、校園文化發展
在泛審美時代下,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必要。由于先天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每種文化都有體現其特征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合理內核,來構成文化的生命力和張力。因此,每種文化都有不可剝奪的存在理由和獨特價值,都應受到尊重和寬容。現代大學對文化的接納應該是寬容的、開放的。在大學校園里,無論本土文化還是外來文化,也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多樣的非主流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空間,不能用主流文化去替代它、擠占它。因為缺少新元素的融入,文化發展也必然成為空話。要合理整合當代各種文化資源,建構一種健康的校園文化,才能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起到一種良好的導向作用。通過引導,培養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不僅具有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意識,而且具有對所有文化的尊重、寬容與接納的意識。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學生既不沉醉于本民族文化而盲目排外,也不羨慕其他民族文化而崇洋媚外,養成自尊、自愛、平等、開放、互尊的文化態度。
(一)從多渠道入手營造積極向上的健康校園文化,通過這種氛圍感染學生,追求高尚的情操。可依托團學工作,開展“道德法制劇”“文化情景劇”等,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弘揚“真善美”。
(二)借鑒非主流文化要注重借鑒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成分,強化文化兼容性建設。多元一體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諧發展追求的目標,雖然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我們不拒絕外來先進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更要有世界性眼光和廣博的胸懷,對世界先進文明成果進行認真研究和積極借鑒。通過借鑒西方文化,使我們的學生既具有世界眼光與國際意識,又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加強宣傳和引導如何真實使當代大學生獨具魅力,使大學生知道什么是美與丑,什么是善與惡。需通過必要的宣傳,使學生有這樣的自覺、意識和能力。校園文化要反映社會的本質和時代精神,隨時間、空間的變遷,針對現實的情況,不斷完善校園文化,使其能反映出時代氣息,適應時展的需要,符合新形勢教育規律的工作體系。從而創造出真正富有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需倡導高品位校園文化。針對一些不利于建設校園和諧的文化現象、文化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和引導,通過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首先,要積極探索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大學生對各種文化現象的鑒別力。開展活動需更貼近大學生自己的感覺接受方式,更能快餐式地滿足對娛樂文化的需求和口味。可以通過選修課、講座講堂、賽事活動等形式,對一些文化現象、文化視點展開討論和剖析,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判斷力,讓他們明白并非所有流行的文化現象都值得效仿。其次,學校要大力提倡高品位的精品文化,把嚴肅性、理論性、思想性強的文化藝術引進校園,發揮精品文化的潛在教育力量,以特有的方式教育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通過鮮明的文化理念、系列的文化活動,培育一種反映時代要求的、積極向上的、符合青年思想價值觀念的文化環境。
舉辦多彩多姿、生動活潑的校園文體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如舉辦的大學生校園話劇等,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利用校報、宣傳欄等校園媒體,開展一些有深度的文化活動,如舉辦校園網絡論壇、開展征文比賽等活動。把內外課堂相聯系,使學生開拓思路、豐富知識、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以良好的適應能力去應對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社會。
作者:張愛敏 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