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技能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高等職業教育日益趨向精細化的背景下,針對以往高職院校重技藝、輕人文素質教育的粗放狀態,有必要結合當前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對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能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基本問題進行梳理,以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有效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力為落腳點。本文從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育的必要性、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育的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基本問題
人文素質教育是以人文經典學習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目的是為了傳承發展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對于補足學生文化貧血,矯正功利主義價值觀、塑造學生完善人格、涵養學生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經歷了辦學規模的急劇擴張、體驗了粗放式教育的人才質量之殤后,開始逐漸回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教育質量的基本問題上來。在高等職業教育日益趨向精細化的背景下,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廣大職業院校重新認識。當我們回顧過去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得不承認以往人文素質教育的粗放、漂浮和盲目?;诖?,有必要對高職院校專業技能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問題進行梳理與澄清,這是走出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之殤、提高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力和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的前提。
隨著產業技術的不斷趨于標準化、系統化,對職業人才職業技能的要求也不斷趨于同質化和邏輯化,具體表現為專業的狹窄化,技術的集中化,這種要求反映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上,表現為工作導向的課程開發和人才培養模式,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對于職業教育來說,當然是職業技能越高、越熟、越精越好。但從辯證的角度看,在后工業社會背景下,極端的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價值觀導致的后果是人的“異化”和“機器化”,表現為人的智性思維的缺失、價值信念的喪失和情感的平面化、萎縮化。如楊振寧先生所言:“他們太專,太把狹窄的專業走向當做他們最重要的前途和方向”[1]。這種技術主義帶來的片面性亟需人文教育作為補充和平衡。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分別對應于職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素養”和“高技能”,二者從本質上是“成人”和“成才”的關系。人文素質教育的使命是為人的一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叭宋慕逃皇菃渭兊膶iT知識傳授或灌輸,而是基于獨立思考、判斷、價值認可、尊嚴意識的,對公民參與、公共事務討論、說理和對話能力的全面培養和提升?!盵2]人文素質教育作為文化教育對應于科學技術教育,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技能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勢在必行。
2專業技能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
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要遵循人文素質教育的普遍規律。人文素養強調以思考、理智、判斷為主要特征的智識,不是某種特定的技能知識,而是建立在人文經典知識基礎上的智識。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文教育又具有其特殊性,通過突出職業院校教學的實踐性特色,將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學及校內外實習實訓有機結合起來,與工匠精神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有機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融入職業文化和企業文化,即將人文教育融入到專業技能培養全過程,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全覆蓋。只有兼顧普遍性與特殊性,才能培養出既具有較高共通性人文素養又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合格職業人才。
2.2感性陶冶與智性發展相統一
一般認為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應該以感性陶冶為主,但是從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來講,感性陶冶只能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淺在、顯性層面,人文素質教育的深層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獨立的智性思辨和判斷能力,這一點常常被高職人文教育所忽視和弱化。如果說專業技能教學的目的是傳授專業知識和訓練技能,那么人文素質教育則在于人的智識的解放和成長。專業技能教學可以告訴學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人文教育則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和“為什么”。專業技能教學是“授人以魚”,而人文教育則是“授人以漁”,是駕馭知識的知識,是駕馭技能的能力,是思考、判斷的能力。歸根結底,人文教育是人的理性教育。從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現狀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所缺乏的恰恰是對事物的智性判斷能力,由此導致了高職學生理性精神不足、價值觀混亂、易受到不良思想影響等思想行為特點。所以,在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堅持感性陶冶與智性發展統一原則,遵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深化感性的交互原則,并以發展學生理性精神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公共理性及自覺自律的文明素質。
3促進專業技能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的措施
3.1提高專業教師綜合人文素養
高職院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專業技能教學的過程中發揮中樞大腦作用??梢哉f,高職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學的效果和成敗。因此,要高度重視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專業課教師隊伍。首先,要引導全體教師的文化自覺,高職專業教師要由內而外修養自己的文化人格,樹立自己的人文形象,通過有計劃地系統閱讀中外人文經典作品,夯實自己的人文知識基礎。其次,要塑造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立場。以民族國家復興為己任的使命感、以大愛情懷兼濟天下的責任感、以繼往開來創造未來的歷史感重新樹立當代“師者”形象。再次,要鼓勵專業教師修養自己的人文行為,通過儒雅、慎思、博愛的人文行為發揮行為世范的作用,引領校園風氣,傳播人文氣息,帶動學生自覺樹立人文追求,自覺進行人文實踐。
3.2建立健全人文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是改善高職院校人文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構建完善的監督測評體系。結合高職院校特色構建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人文素質教育監督測評體系,使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到專業技能教學的過程得到有效監控,專業技能課程中融入人文素養元素的效果得到有效反饋,從而保障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如期實現。其次,建立健全考查考核體系。建立對學生和專業教師兩個層面的考查考核體系。對學生的評價在考查考核內容上可以從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行為三個維度進行;在考查考核方法上可以通過老師評價、同學評價、家庭評價、社會評價等方面開展多元評價;在考查考核目標上可以開展形成性、過程性的溫和評價,注重日常表現和活動表現,學生的專業技能成績評定避免期末一張試卷論優劣的定性評價。對專業教師的考查考核應既注重課程內容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和教學組織的創新性,又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效果。通過建立多元化的立體式考查考核和監督測評,充分調動專業教師施教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真正讓學生在人文教育中受益終身,成就豐富多彩的職業人生。
參考文獻:
[1]甘陽,陳來,蘇力.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M].上海:生活•讀書•三聯書店.2006:2-3.
[2]徐賁.經典閱讀: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
作者:常雪花 付玉東 高少強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