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緊扣群眾需求務實推進惠民行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圍繞發展主題,深化惠民理念
一是制定惠民規劃。科學提出了未來五年惠民行動的目標、任務、要求和實現途徑。二是確立惠民目標。制發了《XX縣關于年“惠民行動”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教育資2007助、醫療保障、就業促進、最低生活保障、扶貧解困、農村安居、耕地保護、城市功能升級、安全飲水、農村公路建設、光纖網絡、農民工培訓、環境治理“十三項惠民行動”,切實解決群眾當前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三是深化惠民理念。堅持以富民為先、利民為要、安民為重、親民為本,不斷深化社會化、群眾化、人性化、實效化理念,著力建設以政府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支撐體系,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惠民行動,形成工作共管、投入共擔、利益共享的社會化格局。
緊緊抓住山區農業大縣的這一客觀縣情,通過加快發展,著重解決當前群眾最現實、最直接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著力解決“出行難”問題。堅持以“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動”的修路原則,由縣財政每年擠出1000萬元作為農村公路建設專項獎勵補助資金,對自籌資金完成硬(油)化公路任務的按標準給予補助,并提高了鄉道公路養護補助資金標準。到年,力爭全縣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億元,基本上實現的建制鄉(鎮)通水泥油路、建制村通公路;一半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具備客車通行條件鄉鎮客運通達率達100%,基本形成“人便于行、貨暢其流”的農村公100%路運輸網。二是著力解決農民“增收難”問題。突出抓好農業十大項目,即以“三村建設”為載體,重點打造君塘鎮滴水村、大成鎮馬灘村、普光鎮銅坎村、東鄉鎮黃金槽村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做強西塔乳業、云蒙米業、桃花米業等龍頭企業,整合肉牛加工業,實現林業產業化;建成年出欄優質肉牛300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示范園和年出欄生豬頭的養殖示范園各100個,推進畜牧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建成君塘鎮滴水村食用菌示范基地1000畝,推進食用菌集中連片發展;建立馬鈴薯原種園區100畝、示范片2001萬畝,促進優質高產;用三年時間,完成10萬畝水果品種嫁接改造;建成天臺滑坡體果草畜沼示范園;建成普光片區畝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和低溫儲藏保鮮倉庫;依托煙草公司、琦云藥業等龍頭企業,建成峰城片區優質白肋煙1000萬畝、樊噲片區烤煙50001畝、龍泉周邊地區優質中藥材15000畝;每個鄉鎮搞好“五個一”重點示范項目(100個農村“五改三建”示范點、培育100個特色專業村、發展戶1100種養大戶、緊密聯系外出優秀務工人才1000名、建立1001個推動產業發展的專業協會),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著力解決“飲水難”問題。2007年,全縣將新建微水工程100處、集中供水工程1000處、紅層丘陵找水打井口,解決農村1420003萬人的飲水困難。四是著力解決“就醫難”問題。完成了53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并自籌資金250萬元,全面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及40萬農民群眾。五是著力解決“上學難”問題。全部免除了包括農村在內的90.5萬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為16.9萬名貧困生提供了免費教科書,為71.6萬名貧困住校生提供了生活補助費,0.3萬名城市低保家庭貧困生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改造中小學危房3萬平方米,推進了教育公平。同時,啟動了農村安居工程,解決400戶無房戶的住房困難。
三、突出統籌協調,兼顧不同群體
始終堅持求真務實,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堅持辦實事,求實效,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惠民工程。
一是兼顧不同群體利益,努力擴展受惠群體。春節前夕,集中開展了“走進千家萬戶,慰問困難群眾”萬名干部送溫暖活動,慰問了困難群眾10000余戶,惠及到貧困農民、社區貧困居民和城鎮困難職工、特困教師、農村五保戶和城鎮殘疾人、基層貧困黨員及干部、優撫對象和全縣所有老紅軍、老八路,及離休老干部代表等各類困難群體。
二是針對不同群體需求,不斷創新惠民方式。開展了“關愛農民工”、“關愛留守學生”等專項活動,保障不同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利益。由縣領導帶隊,到中石油羅家寨天然氣凈化廠、中石化普光天然氣凈化廠,看望慰問了外籍民工,到成都、上海、昆山、廣州、新疆等地看望慰問宣漢藉民工,送去了家鄉的溫暖。組織了農民工法律志愿服務隊,2006年免費為農民工追討拖欠工資16萬元,兌現落實相關待遇48290余萬元。建立了留守學生班隊和“代管家長”隊伍,開展了留守學生法制、安全、心理衛生等知識專題講座,實行了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溫暖了每一位留守學生,解除了農民工的后顧之憂。
三是加大協調服務力度,著力提高惠民水平。加大與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的協調溝通力度,及時兌現農民征地補償費4900萬元,保證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普光天然氣凈化廠、襄渝鐵路復線的順利開工建設。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力度,提高了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全縣城鎮居民實現了應保盡保;從2006年6月13日起,有539戶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補差元;符1197511合條件的“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供養范圍,分散、集中供養五保對象月標準分別提高到元、元;對符合條件的失地農100150戶納入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把符合條件的水庫淹沒區困難群-5-眾全部納入了移民后扶政策惠及范圍。
四、建立惠民機制,務求惠民實效
一是建立一把手責任制。緊密結合全縣機關紀律作風整頓,建立健全了縣級領導和部門定點幫扶鄉鎮、社區、學校和企業工作制度,開展了“親民愛民為民,務實進位惠民”主題教育活動和“萬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活動”,將惠民行動的具體內容分解落實到縣級領導、相關部門,落實到了人頭,實行定人員、定目標、定期限、定獎懲“四定”措施,從資金、項目、信息上去幫扶困難群眾,從感情上去關心困難群眾,確保取得實效。二是堅持惠民政策導向。始終把“讓全縣人民得實惠”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和基礎,從體制機制上加大對教育、衛生、勞動保障、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三是多方籌集惠民資金。除加大財政投入外,通過金融機構聯席會、銀企座談會、制定信貸投入指導意見等辦法,促使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的金融投入。采用市場運作方式,鼓勵社會閑散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縣慈善會和開展“慈善一日捐”等活動,多渠道籌集惠民資金。四是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扎實開展送文化、科技、衛生、安全、服務等活動,及時為農民群眾提供了科技動力、精神食糧、智力支持和醫療保障。對居住地點距離天然氣鉆井較近的群眾舉辦了安全知識講座,建立了鄉村圖書室,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五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縣委、縣政府對各級各部門開展惠民行動的情況定期督促檢查,并將這一活動納入各鄉鎮和縣級各部門的年終綜合目標考核,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