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1-4月消費品市場分析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相關宏觀政策調控下,我縣消費品市場在去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1-4月我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億元,同比增速達14.0%,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
一、總體形勢
(一)限上企業領動主導,著力支撐市場繁榮。
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發展迅速,為縣消費品市場的繁榮和發展起著重大的支撐作用。至今年4月,全縣納入一套表網上直報的限上商貿企業達到125家,同比增加22家,增長21.4%,總量和增長速度均創新高。2016年1-4月,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6億元,同比增長26.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8.9%,高于限下企業和個體戶占比17.8個百分點,有力的改變了去年年初限上商貿企業新進乏力,占額比小的狀況。
(二)鄉村市場情勢喜人,對比數字彰顯輝煌。
隨著2016年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的召開,縣委領導以“2015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為底盤,深入分析當前形勢,科學安排部署工作任務;各鄉鎮積極傳達貫徹全縣招商引資工作會議精神,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做大做強,鄉村市場呈現出繁榮活躍景象。今年第一季度鄉村限上企業同比增速達到41.2%,比城鎮同期增速(28.8%)高出12.4個百分點。1-4月縣鄉村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實現0.34億,同比增長38.2%,相較城鎮(26.5%)多出11.7個百分點。一掃以往鄉村增速拖拉,萎靡不振的陰霾,呈現出農村市場增速快于城市市場的新格局。
(三)批零企業穩中趨升,住餐市場行情回暖。
從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大行業分類來看,前兩者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其中第一季度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增長34.1%,零售業銷售額與零售額同比增長均達到28.2%以上。1-4月限額以上批零企業實現6.96億元,同比增長25.1%,在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81.2%,批零企業持續增長帶動全縣社會消費品市場態勢運作良好。對于住宿和餐飲行業,整體呈回暖趨勢,主要源于縣“1234”戰略體系中“全域旅游富民”戰略重點的鎖定,各大鄉鎮大力加強旅游造勢與景區宣傳,特別是“美麗,村村詩畫”的持續實施,帶動效應顯現。今年1-4月住宿和餐飲業累積增速同比實現28.1%與29.5%。
二、存在問題
(一)領增類值單一化,耐用消費品漲勢回降。
綜觀零售類值一覽表,1-4月消費品零售額增速貢獻率排名前三類分別為書報雜志類:111.5%;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86.4%;文化辦公用品類:39.9%,排名中文體娛樂獨占鰲頭,其他類值雖呈現各異,但各自增速均為超過39%,領增類值結構單一化呈現。類值中以往強勢帶動增速的汽車、家具、電器類等耐用消費品在4月微顯乏力狀態,其中家具類、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環比分別下降10.6、3.6、2.2個百分點。一方面源于耐用消費品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另一方面源于消費淡季的來臨。
(二)企業實力羸弱化,持續增長力令人堪憂。
縣批零企業普遍存在問題是規模偏小,經營方式單一,至今無一家商貿企業進入億元級別。另外許多企業主反映,在目前的經營中,由于金融資金緊張加劇,企業融資困難,加上貨款回收比較慢,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影響到企業購銷經營。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主要動力在于年初酬賓活動以及縣幾場大型節日的拉動效應,比如油菜花節、國際馬拉松越野、嫘祖文化節等,而許多企業在無促銷契機的環境下,經營績效堪憂,特別是在經營戰略、管理手段方面落后的企業發展增速降溫已現。
(三)消費分流多樣化,市場購買力有待提升。
縣商貿企業消費分流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網上分流。隨著網上購物普及率的提升,實體商業沖擊率極大,特別是服裝類、化妝品類、電子通訊器材類等傳統消費熱點;二是縣外區域分流。本縣居民出縣購物頻率越來越高,主要分流區域為當陽和,主要涉及的類別有服裝類、汽車類、電子產品類;三是服務性消費分流,主要是從內容上由“實物消費”轉向“服務消費”,例如汗蒸館、減肥中心、SPA館等,因為本土居民一定時期購買力有限,以上分流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縣消費品零售額增長。
三、對策建議
(一)圍繞結構單一,高點謀劃。
改變消費品零售額領增類值結構單一化問題的關鍵出路在于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政府及企業均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抓住新常態建設契機,優化單一結構,發揮各自最大光熱能量。對于政府,應該根據縣城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謀篇布局,著力推進資源在空間的集聚。不斷將消費市場有計劃的向居民居住小區、城鄉結合部、工業園區、物流園區、旅游景區等地方集聚,開辟新的消費集聚區,方能促進零售業態多樣化;對于企業,在堅持促進便利實惠傳統消費熱點的同時,應著力擴大養老與健康、新興與智能電子產品、節能與環保汽車類等熱點消費。竭力加強對這些產品的研究和調研,積極引進這類商品投放市場,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前衛需求。
(二)圍繞實力堪憂,高度融資。
市場主體規模大小、數量多少、結構優劣,這是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持續增長的指標參數,更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針對本縣商貿企業各種短板問題,一方面政府應該進一步制定和落實扶持政策,特別是在投融資、稅費、財政等方面加大對商貿企業的幫扶力度,比如對大型批發企業九盛商貿和廣通商貿的稅收優惠、對實現家電下鄉或是“智慧村村通”的合作企業采取政府擔保融資,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對于企業自身應該高度關注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跟隨其多元化發展尋求融資契機,根據市場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準確定位,進行經營戰略分析,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營銷模式與融資渠道。
(三)圍繞消費分流,高位聯動。
“互聯網+”大環境將本土企業推到了與電商競爭的前列,截止今年4月,縣共有電商網絡運營主體113家,擁有線上企業和商戶300余戶,但是本電商上企業發展不盡理想,商貿四大行業中除了聚鳳鸞與旅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其它商貿企業網上運營影響力甚微。企業要想適應網絡經濟時代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就應站在戰略的高度制定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借助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制定并整合企業發展戰略。企業一方面要加強市場調研,通過微信微博等載體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顧客對相關產品的性能需求與樣式喜好;另一方面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可以通過會員卡、優惠卡、積分等形式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提升客戶關系管理,增加客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