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領導班子述職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洋北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為指導,以項目突破為主線,積極應對挑戰,努力破解難題,咬定目標抓落實,爭先進位求突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億元、較2011年(7.92億元)增長15%;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總投資9億元,較2011年(6.9億元)增長30%;財政總收入目標為4270萬元,至10月底完成4210.69萬元,占目標的98.6%,增幅130.4%(2011年同期為1827.56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目標為3770萬元,至10月底完成2995.09萬元,占目標的79.4%,增幅85.2%(2011年同期為1617.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萬元,達到11000元,同比增長15%以上;經過自查,列入區級考核的24項指標已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招商引資保持領先,骨干企業持續增加,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內資招引成效顯著。通過堅持不懈招商引資,先后引進名和建材、鴻世樁業等億元項目,通過市考核辦驗收認定,實現到位引資額3.76億元(名和2.33億元、西瓜0.2億元、鴻世樁業1.23億元)。內資招商完成數連續四年位居全區前列。項目集聚有效推動了運河岸線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僅張莊工業園就有名和、怡華、香瀾、云翔、三毛、華寶、金坤等7個項目落戶,一年間,新建標準化廠房4.2萬平方米,園區面積擴展到接近300畝,新興產業企業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稅收1200萬元。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工業經濟總量持續擴張,占GDP比重上升到44%。2012年,列上企業新增4個,總數達到11個,骨干企業支撐作用日益明顯,帶動就業接近500人,為躋身全區工業經濟第一方陣奠定堅實基礎。——農業基礎更加牢固,特色產業引領增強,農民收入創歷史新高
農村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完成七里村農田水利重點改造工程,新建提水泵站1座、農橋6座、防滲斗渠2000米、農渠3200米,改善農田基礎設施面積2000畝,總投入300余萬元;老莊村高產糧食示范區建成面積1000畝,實現手、種、排、灌、曬“五位一體”,累計投入320萬元;高標準農田面積達1.5萬畝,高效設施農業面積5000畝,占比16.15%;新建農村公路6.5公里,建成農橋5座(蔡河、友愛、老莊、下口、羅莊),受益人口達1.2萬。投入110萬元,建成“五有”農服中心,面積600平米;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機械化插秧和秸稈全量還田率突破80%,成為全市樣板工程。
四大農業特色產業形成。西瓜生產穩步推進,面積穩中有擴,實現農業增加值5000萬元(5000元*10000畝)。以“金圓”、“洋友”為品牌的西瓜產業、以劉斌螃蟹為代表的精品養殖、以玉國蛋雞、利民養豬為代表的禽畜養殖、以超級稻制種為基地的優質稻米四大特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形成了很強的帶動能力,引領全鎮農業產業化發展。
西瓜節慶品牌日益響亮,節慶效應不斷放大。成功舉辦第三屆西瓜節,積極組織申報國家地理標志,洋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擴大。西瓜產業有效推動了農民的創業增收,直接種植戶500個,間接參與近千人,年收入突破10萬元的大戶一年比一年多,農民工資性收入占比增加到46.7%,增幅實現歷史性新高,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城建基礎日臻完善,帶動功能有所提升,統籌發展逐步加快城鎮形象有所提升。按照“一體兩翼,軸向聚勢;內外聯動,港鎮互融”的城鎮建設思路,強力實施城建舉鎮戰略。啟動實施了南環城鎮綜合體、張莊盛園小區、老莊集中居住區、派出所搬遷、幼兒園建設、敬老院改造、社區建設等一批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鎮區人口不斷集聚,城鎮“規模小、實力弱、功能缺、形象差”的歷史逐步得到改寫。鄉村環境明顯改善。高度重視生態鄉村建設,突出老莊臺、新小區以及干道沿線、交叉路口等環境綜合整治。建成10個垃圾中轉站,新增改廁500戶,鄉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重點推進省級農村公路示范鎮建設,基本形成了以省市干道為骨架、鄉村公路為支脈的交通網格局。
——全力服務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做好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服務幫辦工作,鴻世樁業房屋征收19戶、土地征收400畝;德豐樁業房屋征收38戶;土地征收430畝;疏港大道房屋征收25戶,土地征收120畝;中聯水泥二期房屋征收16戶;古黃河整治實施拆遷11戶,數目清障3萬株;加上110千伏線路改造、中聯巨龍新三水環保拆遷、鎮區工業園建設等自辦項目,全年實施房屋征收200余戶、土地征收1200畝,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順利推進,把洋北裝點成一個熱火朝天、大干快干的大工地,處處展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