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王彥生先進事跡_他把一切奉獻給忠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他,把一切奉獻給忠誠——記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彥生
出生于革命老區河北涉縣一個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艱辛,吃百家飯長大,他體悟到真誠的可貴,最懂得感恩。
在組工戰線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懷坦蕩、勤勉自持,用親民獲得愛戴,用求索破解疑難,用公道贏得尊重,身邊的人都說,“王部長是有原則的好人”。經歷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的四年,最終他還是撒手塵寰。帶著依戀不舍,他別過了養育他的沃土,關愛他的家人,朝夕相處的同事。
他,用49歲短暫的生命歷程,書寫了自己的信條:把一切奉獻給對家鄉父老的熾愛、對黨無限的忠誠。
——記者題記
2009年2月4日早上7點,正準備參加當日召開的區政協會議的中共邯鄲市叢臺區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彥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剎那,在自己家里的沙發前猝然倒下。無論妻子女兒怎么呼喊,他也無法再睜眼看看他深愛的家人、眷戀的故土,無法再為他熱愛的組工事業工作一天、一小時、哪怕是一分鐘……
這位農民的兒子,優秀的黨員,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組工干部在與病魔抗爭了5年后,過早的離開了人間,年僅49歲。王彥生去世半年多了,每當家人、親友、同事和受他幫助的農村和社區居民談起他來,無不眼眶濕潤,感慨不已。
早年經歷教會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強
王彥生在博客里曾經這樣寫道:“我的童年是在親人們的可憐聲中度過的。父親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為命而又嚴厲的愛自不必說,親人們給我的愛使我終生難忘,無以回報。他們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喪母、家境貧寒的王彥生,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上了中專,從山村出來的中專生轉變為縣城里的工人,后來在黨組織的培養下,一步步走上領導干部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農村生活經歷和求學歷程,使他總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組織、回饋社會,用一種平和包容的態度處世為人。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王彥生對老百姓特別是農村百姓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實踐中特別重視到田間地頭了解基層情況,體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訪調研,從不跟鄉鎮領導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擁,經常是和司機兩個人,輕車簡從進村。他怕給基層添麻煩,很少在村里吃飯。曲周縣依莊鄉東路莊村是王彥生在曲周縣工作期間的聯系點。該村原黨支部書記張德順回憶到,有一次,王彥生來村調研工作,回去時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懇求下,終于同意留下吃飯,但有“約法三章”:一不動酒,二不吃肉,三不準其他干部作陪。就這樣,王彥生和司機二人破例在他家簡簡單單吃了一頓農家飯。
王彥生對生活困難的群眾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總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盡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彥生每次下基層時都會帶一些現金,給遇到的困難群眾一些幫助。他在曲周東路莊村調研時,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難,馬上掏出一百塊錢,給了孩子,讓他交學費、買書本、囑咐孩子好好學習。為了徹底解決李守仁家的貧困問題,他又與村干部一起研究,劃給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種樹苗,解決了李家的生活困難。李守仁每當談起這些事時,總是熱淚盈眶,感念不已。在黨政干部眼里,作為組織部長的王彥生是一個區縣里掌握人事變動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卻很少弄得清楚“組織部長”是一個什么樣的官。在他們老百姓眼里,王彥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熱腸的共產黨員,真誠樸實、心系群眾的好干部。
從念書上學開始,王彥生的勤勉都是身邊的人公認的。不論是在他工作過的涉縣、曲周縣還是叢臺區,在他的辦公桌上、書柜里、床頭上都堆滿了書。既有政治、經濟方面的,又有文學藝術方面的,他把業余時間大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他常說“一定要多看書,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只有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這樣不斷的積累,王彥生在工作環境發生改變或是遇到新問題時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都能想出一些“新點子”來。
1998年,著眼于解決干部隊伍能上難下、活力不足的問題,他親自謀劃修訂了曲周縣干部管理辦法,提出了“無功就是過,有錯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嶄新理念,在全縣有效營造起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2000年,針對部分農村黨員存在黨性意識差,不作為、亂作為的突出問題,他提出開展處置農村“五不”黨員的工作措施,對此作法先后刊發并在全省予以推廣。2002年,立足于規范干部初始提名權,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職位空缺預告制度,并提請縣委開展了曲周歷史上首次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工作。調任叢臺區組織部長后,王彥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倡導該區開展了“領導聯社區、部門幫社區、干部駐社區”為主要內容的“聯幫駐”活動,從2004年到2006年,全區共籌措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硬件建設,79個社區的辦公條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幫扶干部和幫扶部門累計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關系。
談到王彥生的學習精神,他的前同事、時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俊興回憶到:王彥生讀書十分廣泛,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小說都有涉獵,而且電腦操作熟練,網上辦公輕車熟路?!耙欢ㄒ嗫磿?,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只有將理論融入到實踐才是工作。”王彥生常常這樣告誡
部里的同志。
十幾年組織工作經驗使他知人善任、堅持原則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得王彥生懂得作為一個組織部長,首要的責任就是選好人用好人。王彥生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用什么人是個導向,不用什么人也是個導向。用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多起來,不用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少下去。
為了培樹起風清氣正的用人導向,王彥生總結歸納出干部工作的“四對”原則:“對千里馬型干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對老黃牛型干部不忽視,讓實干者無悔;對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對智囊團型干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并在實踐中嚴格執行。
王彥生從擔任涉縣組織部副部長開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選賢任能。原涉縣縣委組織部干部、現任縣黨校支部書記付巖偉回憶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按論資排輩、先來后到的“潛規則”,研究室主任絕對輪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組織科的王彥生,還是將他這個沒有副股級任職經歷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霸诤退黄鸸ぷ鞯?年時間里,我也從未聽說過哪個同志因為工作崗位安排問題對他有意見,他剛直不阿,按原則辦事的作風得到了周圍同志的一致認可”付巖偉在接受采訪時談到。
后來,他在曲周縣、叢臺區擔任組織部長的近11年里,他一直保持著知人善任的敏銳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風氣。2004年,當時的聯東街道辦事處原班子內部矛盾較多,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王彥生及時向區委建議,果斷地將原黨政一把手全部調離,將時任叢東街道辦事處主任的劉興國調任聯東街道黨工委書記,把扭轉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給了他。劉興國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團結帶領干部群眾苦干實干,使該街道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各項工作在全區名列前茅,得到全區上下的一致好評。
回憶起這段往事,劉興國感慨頗深,“當時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組織和領導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預知的挑戰,猶豫徘徊間,是王部長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打消了我的顧慮,王部長說“任人唯賢,不僅僅是選賢舉能,而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在能夠發揮最大潛能的合適位置。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一個領導班子,只要能以寬廣的胸襟去面對困難,不謀私利,不爭權力,就能獲得最大的擁護和支持……”。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許多經王彥生建議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崗位上做出了成績,但是當這些干部向王彥生表示感謝時,王彥生總是說,不辜負組織信任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他最好的感謝。王彥生平時很注意廉潔自律,他的“請客不到、送禮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來,受了別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頓飯、一盒煙,自己的公正就無法保持下去。
最后的時光他堅守信念、奉獻一切
2005年7月,王彥生不幸被確診患了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這就像腦子里安了一顆定時“炸彈”,勞累、著急、血壓升高,都有可能“引爆”這顆炸彈,瞬間奪去他的生命。與王彥生生前同為區委班子成員、同鄉的叢臺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樊中青回憶到:2005年王彥生常常感到頭痛,7月到北京醫院檢查時被確診為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后,他在醫院里住了20多天,又做了一次腦血管照影,醫生說他頭上的動脈瘤又有所發展,建議上支架介入治療,但風險很大,如果不做,繼續發展,又很危險。做還是不做?做,需要二三十萬元,且有下不了手術臺或留下后遺癥的風險,不做,腦袋里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彥生說:“花那么多錢,做完不見得比現在好,說不定還會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術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何以報答?現在除了偶有頭暈,沒別的不好感覺,說不定還能好好做幾年事情?!?/p>
從那以后,王彥生把時間抓的更緊了,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光多做一些事情。在叢臺區擔任組織部長的幾年里,他依舊保持自己堅持原則、勇于探索的本色。與工作上的一絲不茍相反,王彥生對名利卻看得很淡。2007年叢臺區政協正職空缺,市里、區里準備推薦他任政協主席,但他主動向考察組提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還是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彥生的一再謙讓,他成為邯鄲市在基層組織部長崗位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一個,達11年之久。
“我從小失去母親,沒有人民的哺育和黨的教育,就不會有我的今天。為此,我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忠誠于黨的事業……”在入黨志愿書里,王彥生這樣寫道。王彥生同志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