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情況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是人類最重要的生態環境之一,更是各種鳥類、魚類及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由于長期以來人們對濕地生態價值認識不足,加上保護管理能力薄弱,濕地資源面臨面積逐年減少,生態功能退化的局面。為此,我區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護濕地生態資源。
一、我區濕地保護的基本情況
區位于市的最北端,北臨渤海,由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渤海淤積形成了豐富的濕地資源,種類主要有近海及海岸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根據全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統計:濕地總面積約155284.25公頃,沼澤濕地面積約15688.3公頃,人工類濕地面積約40628.05公頃。濕地生物資源豐富,有鳥類265種和12個亞種;魚類193種;兩棲類6種;哺乳動物25種以及各類植物100多種。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為恢復擴大濕地資源,提高濕地生態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我們把濕地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擺上重要位置,遵循“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統籌抓好全區濕地的統一規劃和保護利用,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濕地之城,取得了較大進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濕地保護管理提供保障。按照省市要求,區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直有關部門和各鎮街負責人為成員的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處理保護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較好地解決了保護管理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同推進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區林業局和森林公安聯合成立了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轄區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同時將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列入區委、區政府督查考核項目,對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加強依法管理,切實保護濕地資源。認真學習借鑒省內外先進的濕地保護經驗做法,確立了依法管理的方針和行動準則,實現科學管理,有效保護。一是不斷加強法規建設。根據《市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市濕地保護總體規劃》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市區濕地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并頒布實施。二是進一步明確了各濕地斑塊的范圍和界線。2012年,結合全省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工作,對我區的濕地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工作,包括面積8公頃以上的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以及寬度10米以上、長度5千米以上的河流濕地,確定的濕地斑塊共計136個,為濕地保護工作的科學規劃和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據。三是依法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全面貫徹《省濕地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組建了執法檢查和巡邏隊伍,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層層落實保護管理責任制,加強對轄區內各濕地斑塊的保護和管理,抓好防火等安全生產工作,維護了正常管理秩序,使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四是積極推進省級濕地公園建設。2013年,區鳴翠湖省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順利通過省級評審,該濕地公園總面積372.37公頃,是一個完整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包括了鳴翠湖庫塘濕地和草橋溝人工運河濕地,是串聯著草本、灌叢和沼澤濕地在內的、生態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型濕地。
(三)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濕地保護意識。堅持多措并舉,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凝聚全社會濕地保護的合力。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濕地槐花節”等活動,成功舉辦了“·區濕地風情”全國攝影展、“保護濕地、愛護鳥類、親近自然”、“保護母親河,共植生命林”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宣傳濕地保護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發放了大量濕地掛圖、宣傳資料,使廣大群眾對濕地、濕地保護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據統計,近三年來,區共舉辦各類宣傳教育活動15次,參加活動人員達50000人次。成立了區觀鳥協會,廣泛吸收觀鳥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及社會各界環保人士入會,并長期組織開展戶外觀鳥活動,普及鳥類知識、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形成了愛鳥、護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積極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還不夠完善;濕地保護的法律依據還不充分,致使保護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等問題。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管理科學、運營高效、經濟繁榮的“濕地之城”為目標,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重點,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提高濕地生物多樣性,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原始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活動對鳥類和濕地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達到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