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改善失地農民生存情況調研報告范文

改善失地農民生存情況調研報告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改善失地農民生存情況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善失地農民生存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由于我國征地制度改革相對滯后,征地補償標準低、安置辦法少、失地農民就業能力低和社會保障缺乏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導致一些失地農民成為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弱勢群體。因為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已成為影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廣大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專題調研的統一部署,市人大代表區二組所有市人大代表,對改善失地農民生存狀況進行了調研,做了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旨在為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較好解決失地農民生存和發展問題提供可行性的參考意見。

一、失地農民生存狀況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失地農民的就業難度大。由于失地農民普遍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低,年齡層次、身體素質、勞力強弱參差不齊,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差,在就業競爭上處于弱勢,大多數人都不能找到自己勝任而報酬滿意的工作。部分失地農民有就業技能,但用工信息不靈,找不到對口的工作,還有部分失地農民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等、靠、要”的就業觀念障礙,因此在就業上存在著“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現象。

2、失地農民的消費支出壓力加大。在消費支出方面,較征地前相比,明顯增加。失地農戶普遍反映,征地后雖然生活質量、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現金收入結余所剩無幾,對于應對今后出現的一些突發情況表示擔憂。

3、失地農民保障措施不夠配套。現實情況表明,盡管政府在探索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得到了絕大多數失地農民對這一政策的肯定和支持,但仍然存在亟需改進的地方。養老保險方面:現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只有繳費滿15年,才能在辦理退休手續后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待遇,不足15年的,其個人賬戶內的全部存款將一次性支付給本人。醫療方面:雖失地農民參與合作醫療投保率較高,但大病補助額相對較低,出現了有些失地農民因病返貧、致貧現象。

4、不同年齡段人群關注問題不盡相同。調查發現,年齡稍大一些的失地農民最為關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問題,希望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大部分青年人則渴望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他們希望政府在貸款、稅收、場地等方面對失地農民提供優惠政策,加大創業幫助和扶持力度;而大部分中年農民由于再就業難度較大,他們迫切希望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解決就業難的矛盾,能夠實現穩定就業。

5、失地農民的弱勢群體在逐年遞增。資料表明,近年來,部分地區的低保戶和低保人群增長幅度較快。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失地農民轉為低保戶的。失地農民由于失去土地這一基本生產資料,未來就業和收入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失地失業的現象較為普遍,因而他們是整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應有的關心和幫助。值得重視的是,在失地農民這一弱勢群體中,又有相當部分殘疾和體弱多病的人群,他們在失去土地的同時,因缺乏基本的勞動能力,基本生活面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他們構成了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

6、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前景缺乏信心。這幾年,政府盡管在提高土地補償標準、開展就業培訓和構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創新,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顯著。但從根本上看,目前對被征地農民仍然實行的是以貨幣安置為主和讓失地農民自謀職業為主的政策措施,在失去土地這一可靠的生產資料以后,絕大多數失地農民在短期內普遍面臨著再就業困難和再就業穩定性差的突出問題。調查中發現,很多失地農民認為自己的長遠生計缺乏保障,他們對未來生活前景感到彷徨和焦慮,缺乏應有的信心。

二、改善失地農民生存狀況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

從長遠、規范的角度看,建立政府主導型社會保障體系是改善失地農民生存狀況的根本途徑。政府主導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能從根本上把事關失地農民生存發展、事關社會穩定的事情解決好。

1、健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老人的保障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農民的養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而失地農民的儲蓄式養老保險金還不能真正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征地社保基金來自征地補償的強制儲蓄,偏低的征地補償額,只能向被征地農民提供偏低水平的征地社保,為此政府要大幅度提高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金水平。一方面,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也由個人帳戶和社會統籌兩部分組成,個人資金主要來源于土地補償費、增值費和集體資金,地方政府可根據集體經濟實力加大集體的出資比例,社會統籌部分由政府給予專項財政補貼傾斜。超過勞動年齡和喪失勞動力的失地農民,在一次性交足保險金后,可以直接享受養老保險;在勞動年齡內的失地農民,沒有就業之前,由地方政府安排一定年限的就業過渡金,征地補償費出一部分,集體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出大部分;就業后轉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其個人帳戶資金按實際轉移,交費年限既可按比例折算,也可以補足差額后按實計算。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民參加各種商業保險。

2、健全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農民是社會弱勢群體,必須重視失地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針對相當部分失地農民屬于失地又失業的現狀,要采取分類處理、分別對待的辦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的準入機制和跟蹤調查機制。對年滿60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可參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統一制定最低生活補償標準;對沒有6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每戶解決一個城鎮居民低保,讓失地農民中的困難戶、特困戶直接進入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總之,對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人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不漏戶、不漏人。另外,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正常調整機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做到一年或兩年調整一次,確保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

3、健全失地農民醫療保障制度。醫療保障應該成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要進一步引導經濟條件好的失地農民參加大病醫療保險,這樣就可以降低失地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減少對失地農民生活質量造成的沖擊。其次,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相結合,鼓勵個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同時,探索企業職工參保費用由個人、企業、政府按比例共同負擔,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費用由個人、集體和政府共同負擔的機制,并動員社會、慈善機構、個人捐助,引入多元化投入機制。第三,完善新型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成立個人繳費、各級財政、村集體經濟補助共同構成的新型農村醫保資金,創新合作醫療的籌資、運行、監管、激勵等機制和民主監督機制。第四,引導經濟條件較好的失地農民參加商業保險。積極探索,為失地農民投保團體大病保險等。

(二)建立健全靈活有效就業機制

就業是失地農民最好的社會保障,是保護失地農民權益的根本途徑,也是他們實現“可持續生計”的重要手段。堅持就業優先原則,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失地農民就業,是改革傳統安置模式、改善失地農民生存狀況、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1、政府引導就業。政府引導就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被征地農民的就業率,降低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成本,減少被征地農民的就業盲目性。政府要積極地分期分批地舉辦專場失地農民就業招聘會,鼓勵用工單位多拿出適合失地農民的就業崗位,不使失地農民就業招聘會走過場。有關部門對征用土地所在社區的“保潔、保安、保綠”等服務性工作應面向失地農民招聘,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對公益性崗位、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的失地農民勞動力,享受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同等的再就業優惠政策。同時,政府應充分挖掘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大力發展服務業中的社會服務業(主要是社區服務業)、商貿流通業、餐飲業、旅游及相關產業等傳統服務業,著力改善服務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盡快解決一些認識上、體制上和政策上的障礙。要把服務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產業來對待,擺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加速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步伐;要根據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和就業形勢的新情況,進一步完善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的政策等。

2、建立失地農民勞動力就業市場。政府要引導用工單位消除失地農民再就業歧視,大力鼓勵用地單位和企業把適合的崗位優先安排給失地農民,建立使用失地農民數量與用地規模掛鉤的制度,并給予相關企業必要的政策傾斜。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多引進企業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將吸納失地農民就業作為招商硬件,對用地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吸收失地農民就業做出具體規定,納入協議。對招收失地農民就業達100人以上的招商引資企業實施政策扶持。招商中,也可適度引進勞動密集型的第二、三產業。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在解決勞動力就業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在資本積累階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農村勞動力。

3、引導失地農民轉變就業觀念。政府要通過各類媒體、各種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失地農民轉變就業觀念,并可要求培訓機構把大力開展失地農民職業指導培訓作為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步教育和引導失地農民擯除“等、要、靠”思想,鼓勵支持失地農民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對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農民參照下崗失業職工的辦法,發放《再就業優惠證》,享受城鎮失業人員同等的貸款、稅收、場地等再就業優惠政策。不僅如此,要積極實施創業激勵,轉變失地農民的就業觀念,大力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對積極創辦第二、三產業的失地農民給予政策傾斜,例如農村金融機構放寬信貸條件,工商、城建、稅務部門提供優惠政策等。同時還要千方百計降低失地農民創業的門檻,鼓勵失地農民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支持失地農民大膽投資創業,鼓勵農民進行貨幣資本投入,著力打造個體工商業隊伍。

4、完善失地農民就業服務體系。首先,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好的職業指導隊伍,加強對失地農民的職業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提高他們適應城市就業和市場就業的能力。其次,成立創業服務中心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對失地農民自謀職業、個體經營和開辦私營企業的法規、政策,簡化各部門的辦事程序,為創業者的注冊、經營、管理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第三,構建有效、暢通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建立失地農民臺帳,詳細記載失業人員的相關信息,利用各種媒介及時準確收集、傳遞勞務用工信息。建立跟蹤制度,掌握工作狀況,積極開展推薦就業工作。第四,大力發展失地農民就業中介組織,避免失地農民就業信息不靈、盲目性大、影響及時就業的現象。

5、強化失地農民就業培訓制度。失地農民是就業的弱勢群體,主要原因是再就業技能偏低。政府不但要建立健全培訓體系,以失地農民的需要為出發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積極開展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而且要增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如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定向式”和“訂單式”培訓等,注重培訓的質量,真正提高失地農民就業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四虎精品在线视频| jizzjlzzjlzz性欧美| 色丁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 日本亚洲娇小与非洲黑人tube|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色多多福利网站老司机| 在线观看国产91|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粗喘撞吟np文古代|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yw193.c国产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公交车忘穿内裤被挺进小说白 | 岛国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播放| 波多野结衣被躁|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男小 | 女生张开腿让男生通|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影院4hu永久免费| 1313苦瓜网在线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视频| 欧美一级片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韩国朋友夫妇:交换4|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