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協兩免一補政策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兩免一補”即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免課本費、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努力做到不讓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兩免一補”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對農村困難群體的親切關懷,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促進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措施。對此,xx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將“兩免一補”列為向全市人民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在年初召開的政協xx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落實情況被作為專題納入了**年調研計劃。市政協組織教育界部分委員4月上旬對我市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及資金使用情況等進行專項調研。
一、“兩免一補”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國家和省的安排,我市的“兩免一補”工作開始于**年。**年我市春秋兩季共發放“兩免一補”資金805.9萬元,其中:“兩免”資金739.2萬元,“一補”資金66.7萬元,資助貧困生73830人次。**年春季“兩免一補”全市共發放資金412.8萬元,其中:“兩免”資金372.5萬元,“一補”資金40.3萬元。資助貧困生37186人(小學25923人,初中11238人,特教25人)。
(一)、基本政策
國家和省對“兩免一補”政策作了如下規定:
1、資助對象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兩免”資助對象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均為農民的學生(我市是非國貧縣);其他縣(市、區)“兩免”資助對象仍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一補”資助對象為“兩免”資助范圍內的貧困寄宿生(我市屬于此類市區)。
在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就讀,符合“兩免一補”資助條件的學生,按規定享受“兩免一補”資助政策(**年秋季文件規定)。
2、資助標準
(1)、“兩免”標準。
**年春季“兩免”標準:每生每期小學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年秋季和**年春季分別規定了免費課本、免雜費標準。**年秋季免費課本(含省定地方課程課本)結算標準為:每生每期小學45元、初中80元、特教45元。**年春季在秋季標準的基礎上分別降低了5元。免費課本政府采購由省教育廳、財政廳按照“統一征訂、統一定價、統一采購、分散支付”的原則進行,由學校向受助學生免費發放。**年秋季和**年春季免雜費標準一樣。學校對受助學生免收雜費,財政對學校給予補助,其標準為:每生每期小學45元,初中、特教生60元。
(2)、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標準。
**年春秋兩季和**年春季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標準沒有變化。在“兩免”資助范圍內,對貧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間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天補助1元。對享受“兩免一補”資助的學生,學校一律不得再以任何名目收取涉及課本費和雜費的其他任何費用。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可逐步落實,**年受資助面要達到貧困寄宿生的80%,**年達到100%。
(3)、資金負擔。國家課程必設科目課本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負擔;省定地方課程課本所需資金由省財政負擔;免雜費所需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負擔一半;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所需資金由縣級財政負擔。
(二)、操作辦法
1、資助人數的確定下達
省財政廳、教育廳分縣(市、區)下達“兩免”資助學生人數。縣(市、區)下達資助學生人數,各縣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每個鄉鎮、每所學校確定不同的資助比例,不得平均分配。
2、資助對象的確定原則
各市縣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兩免一補”的基本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兩免一補”資助對象的界定標準和辦法,確定受助對象。資助對象每學年在秋季確定一次。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兩免”對象按照學生父母戶籍均為農業戶口的標準確定;其他縣(市、區)“兩免”資助對象和所有縣(市、區)“一補”資助對象按照扶貧工作確定的貧困標準界定,將以下幾種類型優先作為資助對象:持有農村特困戶救助證家庭的貧困學生;因天災人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家庭的貧困學生;父母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學生;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等原因造成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經濟困難的學生。對革命烈士子女、獨生子女、少數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給予優先照顧。非農業戶口家庭、財政供養人員家庭的子女不能納入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助范圍。
3、資助對象的確定程序
第一,學校通過有效途徑公布資助信息,包括資助政策、資助名額、資助程序等。
第二,學校組織符合資助條件希望獲得資助的學生填寫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申請書。申請書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學生家庭基本情況、申請資助項目及申請理由。
三,學校負責成立有學生家庭所在村委會成員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等參加的評審小組,按照有關政策和具體辦法進行評審,初步確定資助名單。學生來自較多村組的學校,可以成立若干個評審小組。
第四,學校將評審結果在校內及學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組分別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
第五,公示無異議后,學校組織受助學生填寫《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學生登記表》(格式附后),建立資助學生檔案。將受助學生名單及評審公示情況上報縣級教育、財政部門。
第六,縣級教育、財政部門審核確定資助對象,并逐級上報省財政廳、教育廳備案。
4、發放程序
按照“課前到書”的要求,所有課本由學校統一發放。受助學生確定后,學校直接免收受助學生的書費和雜費,不得先收后退,并在其課本扉頁上加蓋“本書由國家免費提供”印章;免雜費資金由學校向受助學生開具免收雜費證明。學生或家長在發放花名冊上簽字,學校將花名冊報縣級教育、財政部門備案。縣級財政部門按照確定的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資助人數和補助標準,將資金撥付到各學校。學校將補助資金一次發放到學生個人,受助學生或家長在發放花名冊上簽字,學校將花名冊報縣級教育、財政部門備案。
5、資金管理“兩免一補”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分賬核算、集中支付、封閉運行。中央、省、市級財政負擔資金逐級下達到縣級財政,縣財政連同本級應負擔資金,劃入縣財政部門開設的“兩免一補資金專戶”,按規定從專戶直接撥付。免課本費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根據實際免收書費學生數,按照免費課本結算標準,據實結算,直接撥付縣級新華書店。免雜費資金,由縣級財政部門在開學前先將資金預撥有關學校,以保證學校運轉,再根據實際落實免雜費學生數和補助標準進行結算。“兩免一補”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截留挪用,不得用于抵頂學生以前年度的欠費。
(三)、我市“兩免一補”工作開展情況
調研組按照上述“兩免一補”的基本政策和有關規定,對我市“兩免一補”工作進行對照檢查。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市各級政府都認真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設立了資金專戶,保證專款專用,嚴格按程序操作。
1、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市里建立了鶴壁市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召集人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辦公室下設政策督導、宣傳綜合、信訪服務、后勤保障四個小組,由市財政局、教育局抽調人員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具體負責對全市“兩免一補”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兩縣三區都成立了由主管縣長(區長)任組長,縣(區)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兩免一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建立了聯系會議制度;學校也相應成立了“兩免一補”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具體工作落實;財政、教育、新華書店等相關部門配合協調,形成了整體連動的工作網絡。“兩免一補”工作期間,做到了五個到位:人員上崗到位,制度落實到位,明確責任人到位,24小時值班到位,責任追究到位,為“兩免一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證,確保了“兩免一補”工作高效運轉。
2、廣泛宣傳政策。為按三部委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全面深入地宣傳“兩免一補”政策,我市采取了傳統宣傳與特色宣傳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努力做到傳統宣傳做到位,特色宣傳有新意,使“兩免一補”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采取了電視有圖像、廣播有聲音、報紙有文章、街上有條幅、墻上有標語、路上有宣傳車、村有公示欄、戶有宣傳單的全方位宣傳方式,大力宣傳“兩免一補”政策。市“兩免一補”辦公室編發20期《兩免一補工作情況》,并在電視上多次對我市“兩免一補”政策進行了宣傳。在做好傳統宣傳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特色宣傳。一是積極與省市新聞媒體溝通,及時宣傳我市“兩免一補”工作動態,電視臺、市電視臺、日報曾多次對我市“兩免一補”工作中好的做法及典型事例進行了報道,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兩免一補”工作的開展。二是由副市長發表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電視電臺講話,對“兩免一補”政策進行了在宣傳,并對全市“兩免一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強力推進了全市“兩免一補”工作順利開展。三是編寫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對“兩免一補”政策進行宣講。四是精心制作公益廣告,在市電視臺循環播放,學生那渴望求知的眼神、發放“兩免一補”資金的感人場面,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進一步樹立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五是舉行“兩免一補”首發式,在通過儀式激發學生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熱情的同時,也達到了宣傳政策的目的,做到了教育宣傳兩不誤。六是實行工作人員“一身三責”制。明確全體“兩免一補”工作人員,既是督導員、信訪接待員,又是宣傳員,充分利用深入基層督導,接待來電、來信、來訪的機會,積極宣傳“兩免一補”政策,達到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宣傳政策的目的。七是舉辦“我與兩免一補’”主題征文活動,學生通過講述發生在自己或同學身上的小故事,抒發受益于“兩免一補”政策后的真實感受;或講述自己重返學校后發生的新鮮事,表現有書讀的幸福感,表達了讀好書將來為國家作貢獻的美好愿望。家長、教師及具體參與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的有關人員等側重反映了“兩免一補”政策給孩子們、學校、家庭以及當地帶來的新變化。當捧讀著一篇篇沉甸甸的征文時,我們的心靈被字里行間凝聚著的對黨、對政府感激之情滋潤著。看到那么多貧困學生因受資助而可以安心在教室里學習時,看到黨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實處,我們感到很欣慰。據不完全統計,**年印發宣傳資料29660份,出動宣傳車輛117輛次,制作展板10個,張貼宣傳標語16270條,懸掛過街橫幅5097幅。淇縣今年春季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辦宣傳專欄40余塊,新聞14條、游動字幕200余條。通過調查,可以看到“兩免一補”政策在我市已深入人心。
3、設立了資金專戶,保證專款專用。各縣區財政在資金籌集、撥付上實行專戶管理,分賬核算,集中支付,封閉運行;資金籌集不拖不欠,資金撥付一路綠燈,資金發放一竿到底,有效防止了資金棚架現象。免課本費資金直接撥付新華書店,免雜費資金,在開學前預撥有關學校,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
4、按程序操作。各縣區嚴格按照方案確定的貧困標準對貧困學生進行界定。學校通過有效途徑公布資助信息,組織學生填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申請表》。由學校負責成立有村委會成員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等參加的評審小組,按照有關政策和具體辦法進行評審,初步確定資助名單,在校內及學生家庭所在村、組范圍內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為加強公示工作的規范性,市“兩免一補”辦公室還專門印發了《關于我市兩免一補公示工作規范性要求的通知》,對“兩免一補”公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為受助學生發放教科書時嚴格按照規定在教科書上加蓋印章。調查組在xx區二中調研時了解到,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向家長和學生宣傳政策,由學生自愿申報,在申報的基礎上,初步審核,在班上公布無異議后,將名單報校評審領導小組(有村委會成員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等參加),審定后公示7日,同時設置了舉報電話。
5、結合自己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如xx縣界定貧困生標準,完善了“兩免一補”的優先政策,堅持“七個優先”原則:一是優先考慮全縣47個省級貧困村的中小學生;二是優先考慮持有農村特困戶救助證的貧困學生;三是優先考慮因天災人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家庭的貧困學生;四是優先考慮因重大疾病而喪失勞動能力的學生;五是優先考慮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等原因造成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六是優先考慮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經濟困難的學生;七是優先考慮革命烈士子女、獨生子女、少數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根據實際,做到堅持分山區、丘陵、平原等地域界定了不同的資助比例(山區受益覆概率達100%,丘陵達70-80%,平原7%)。xx區還大力整合救助資源,暢通了三條助學渠道,一是政府注入的主渠道,區財政局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每年都緊縮開支安排一定資金扶貧助學。二是區直部門、全區國家干部職工踴躍捐款的支渠道。三是企業、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慷慨解囊的其他渠道。這樣建立了以政府救助為主導,以部門扶持為補充,以社會捐資為輔助的助學機制,初步形成了結構完善、功能齊備的扶貧助學體系。近幾年來,加上“兩免一補”資金,全區共籌措資金60余萬元,救助7000余人次,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全部得到救助。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全區小學生年鞏固率連年達100%,初中生年鞏固率達98%以上。
6、嚴格督導檢查。
市“兩免一補”辦公室堅持市財政、教育部門局領導聯系縣區、科長包鄉鎮責任制度,組織了26個督導不定期分赴鄉村、學校明查暗訪,督導縣區兩免一補工作。省督導組也肯定了我市的許多做法,對我市的兩免一補工作表示滿意,并要求我們繼續努力,把兩免一補工作做得更實更好,使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陽光工程”。市“兩免一補”辦公室嚴格信訪值班和包縣領導信訪問題帶頭調查制。對所有來訪、來電、來信反映的問題,信訪工作組在詳細耐心地解答相關政策的同時,及時向包縣領導匯報,由包縣領導帶領相關督導人員深入鄉村、學校,核實情況,落實政策,解決問題。如**年春季,共接到電話來訪10次,形成信訪件3例,信訪件的辦結率100
%,沒有發生一起上訪事件,保證了兩免一補工作順利開展和社會穩定。
二、取得的成效
1、進一步樹立了黨和政府良好形象。在免征農業稅、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工作的同時,對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使農民真正體會到政府心中裝著農民,干部心中想著農民,進一步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在xxxxxxx中學、xxxx小學,政協副主席xxx和教師們進行了交談,xxx主席說:“‘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為農村的貧困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解決因貧不能享受義務教育的難題,可以說是一項德政之舉,惠民政策。要進一步貫徹好、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鞏固現有成果,做到思想上再重視、政策上落實、工作上再細致,創新工作,注重成效,推進農村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教師們很受感動,激動地表示:感謝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關懷,一定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調研組在xxxx一中調研時,政協副主席xxxx仔細詢問了受助學生的家庭情況,當問到一位女孩時,這位女孩流著淚說:“我父母是殘疾人,要不是‘兩免一補’,我根本上不起學。”
一位男學生對兩位政協副主席說:“‘兩免一補’使我有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以前一回到家,父母就讓干活,彌補家里收入,現在父母經濟壓力減小了,不再催我干活了,反而鼓勵我好好學習,報答黨和國家。”
2、使大部分因貧輟學學生重新走入校園。據統計,2004年底,鶴壁市農村學校輟學人數為373人,通過**年春秋兩季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已有288人(因貧輟學學生280人)返校。在鶴山區二中,政協副主席xxxx詳細詢問了“兩免一補”的執行情況,詢問了學校是否還有學生輟學,受助的學生是否會因貧困而受到歧視。該校校長介紹了“兩免一補”的執行情況,并告訴兩位副主席:“受助的學生沒有因貧困而受到歧視,同學們非常理解,貧困學生受到更多的關注。通過‘兩免一補’輟學率較少了80%。”
一位老師對兩免一補政策深有感觸,他說,以前開學的時候,老師要挨家挨戶地勸學生入學。有的學生湊不起學費,學校想法免一點,老師墊一部分,但是學校、老師也很困難,仍有學生輟學。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以來,學生家長都主動將孩子送到學校,這真是對學生有幫助,對學校有益處。當xxx區翟村小學五(二)班班主任xxx看到自己班那幾個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學生又高高興興地坐在課堂里時,激動地在“我與‘兩免一補’”征文里這樣寫道:兩免一補政策對這些可憐的孩子來說,無疑就像久旱禾苗遇到了救命及時雨,使他們解除了后顧之憂,從此安心上學了。從他們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他們那求知的欲望和與命運斗爭的勇氣,這在他們的生命力或許是一次巨大轉折。
3、促發了受資助學生的學習激情,受資助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年學生春季受資助前綜合素質情況6096人為優秀,15030人為良好,11340人為一般,4450人為較差,通過對受資助學生進行的跟蹤調查發現,到秋季時受資助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其中:10110人為優秀,19358人為良好,6326人為一般,1122人為較差。xx鄉一中的xxx,她的父親**年外出打工時因意外事故死亡,母親長期有病,并在其父去世后改嫁,她和上小學四年級的妹妹跟著70多歲的老祖父共同生活,她眼含淚水哽咽地說:“如果不是兩免一補,我和年幼的妹妹就會面臨輟學的命運,國家這么關懷我們,我感覺很幸福,也很滿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4、提高了社會對貧困家庭學生的關注。市兩免一補辦公室在全市舉辦了以“我與‘兩免一補’”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各縣(區)兩免一補辦公室認真組織,全市廣大學生、教師和家長等社會各界人士踴躍參加,共收到作品628篇。隨后,市兩免一補辦邀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委會,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選,共有100篇參賽作品獲獎,同時還評出了組織獎9名,優秀輔導獎20名。為進一步擴大宣傳效果,鞏固兩免一補工作成效,鶴壁市“兩免一補”辦公室對獲獎作品進行了整理,編輯出版了“我與兩免一補”征文集《放飛夢想》一書,共印制1000冊,分別發放給省財政廳、市縣督導員和每所農村中小學,反響強烈,成效顯著。xx縣黃洞鄉的老師在寫宣傳標語時,為了既能很好的宣傳政策,又不至于影響學生心理,學校老師先后將“貧困學子”、“山區兒童”等變成了“莘莘學子”。廟口鄉二中的老師擔心孩子小,把錢弄丟了,利用午休和晚飯的時間親自把錢送到貧困學生家長手中,深深感動了學生家長。這些事情雖小,但卻正是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真實體現。
5、“兩免一補”受到獎勵。我市“兩免一補”工作成績顯著,受到省“兩免一補”辦公室通報表揚兩次;在《xx省財政廳xx省教育廳關于對全省**年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進行表彰的通報》中,我市獲三等獎,獲得獎金70萬元;我市申報“兩免一補”工作先進集體6個、先進個人21人。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在調研中,調研組深切感受到“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貧困家庭的巨大幫助,感受到我市“兩免一補”的扎實和取得的成績。但是由于“兩免一補”政策性強,覆蓋范圍有限,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兩免一補”補助范圍應逐步擴大
。根據“兩免一補”政策規定,學生父母戶籍均為農業戶口的才能享受“兩免一補”。由于名額有限,不能完全滿足農村困難家庭的需要。同時學生父母戶籍不是農業戶口的不能享受“兩免一補”,城區學校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生活貧困,但不符合資助條件,無法獲得資助。在城區學校就讀的進城務工農民貧困家庭子女,因務工農民長期在外,與戶口所在地的村組聯系較少,其子女很難在當地獲得資助,而所在城區學校又沒有“兩免一補”名額,無法享受到“兩免一補”。擴大資助面需要巨額資金,地方財力確實難以承受。建議國家和省逐步擴大“兩免一補”資助范圍,將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納入“兩免一補”資助范圍,加快將義務教育變成真正的“免費”教育的步伐。近期,建議對省級貧困鄉及貧困村家庭子女全部實行“兩免”。省在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均為農民的學生全部實行“兩免”,這一政策得到了農民的擁護。省應該加大對省級貧困鄉、貧困村的資助力度,對省級貧困鄉、貧困村中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父母均為農民的學生應全部實行“兩免”。另外,建議省在下達資助名額時,給市一定調劑權,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劑。
2、國家和省應加大資金投入。基礎教育的受益者不僅是那些上學的孩子,整個國家也會由于公民素質的提高而受益。因此,國家和省應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特別是象我市這樣經濟基礎薄弱、財政收入困難的地市。**年國家實施“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重心下移”的教育發展戰略,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地方財政來承擔。地方要保證足額發放教師工資,安排學校的公用經費、改善辦學條件等,其結果必然使經濟薄弱地區的政府無力承擔義務教育的支出,無力保障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的實施。“兩免一補”政策資金雖然國家、省承擔了一部分,但是市、縣配套資金仍然壓力很大,建議國家、省對增加對困難市、縣的補助,幫助困難市、縣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
3、適當提高免雜費標準。臨近城市周圍的中學,其生源有縣域或農村兩種生源,按縣(區)域中學標準收費,每生每期90元;而現在執行的免雜費學校,每生每期60元;每生每期少補助30元。建議省適當提高城區周圍學校免雜費補助標準,鼓勵這樣的學校積極落實“兩免一補”政策。
4、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貧困生,享受兩免一補資助問題。“兩免一補”是從**年春季開始的,當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沒有明確納入該范圍,**年秋季我省明確規定“在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就讀,符合“兩免一補”資助條件的學生,按規定享受“兩免一補”資助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有很大難度;由于民辦學校所收取的是學費,“兩免一補”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貧困生資助的是課本費和雜費,因此受資助學生仍然要負擔高額學費。對學校而言,既想讓貧困生享受“兩免一補”,又不想減免學費。“兩免一補”政策要想真正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落實,還需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