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0年學校應用文寫作教學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應用文寫作是一門枯燥而低效的學科,為之者往往望而卻步。如何改變這一現狀,的確是一門艱澀的學問。本文從學校、教師、教材三個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給出了一些建議。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種具有固定或慣用格式的文體。其使用非常廣泛,實踐性很強。因此,在現代生活中,應用文的寫作,無論是對機關文秘人員,還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對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更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學習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
然而反觀現實,高職院校雖然把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內容列入課程教學計劃之中,但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對應用文寫作教學似乎并不看重。這使應用文寫作教學處于可有可無、可教可不教的邊緣化狀態,甚至在有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成了其教學的盲點。
1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不夠理想的原因
1.1過度強調專業技能訓練,基礎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很強。但是,由于應用文寫作教學并不屬于專業課教學,高職院校則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導向,強調學生專業實踐技能,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基礎課,雖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卻很難得到重視。有的院校將其設置為授課老師自行安排的“考查”課,而非學校統一安排的“考試”課,這在無形中給教師、學生一種印象:應用文寫作即使作為公共基礎課程,也只是處于從屬或附加的地位,致使教學雙方對該課程都不夠重視,這也將使高職院校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被弱化。
1.2缺乏符合高職的教材,現行的應用文教材脫離學生實際
進行高職的應用文教學,首先應該考慮學生的基礎條件,我們的學生雖然大部分都是高中畢業生,但是高考分數不高,而且上高職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理科的,因而對語言、事情的理解能力也存在不足。但是我們現行的應用文教材,在講述具體文種的時候,理論性過強。例如:在講述公文中“通知”一則時,大量筆墨介紹的是通知的特點、種類,而對于學生急需的具體寫作格式,卻涉及的不多,寥寥幾筆。特別是通知在具體寫作中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是學生在學習中最欠缺的知識,卻基本沒有涉及。本來學生就覺得公文距離他們很遙遠,看課本又看不懂,就更增加了他們的厭煩情緒。
另外,目前教材中提供的范文材料過少,即使有材料,也是編者從社會上直接摘取來的現成材料。有的材料也是漏洞百出,而且和學生實際生活相差太多,學生閱讀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編者在成書時只考慮到要使用的材料,卻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觸的知識面,沒有篩選。
1.3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
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從事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教師往往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自身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應用文寫作教育,更缺乏應有的應用文寫作的實戰經驗,所以應用文寫作部分的教學乏味無力,在教學中這部分內容往往是一晃而過,猶如蜻蜓點水一般,應付了事。由于應用文寫作具有特定的對象、內容和形式,寫作方式相對固定、規范,所以大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講講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給學生歸納幾個條條框框,然后提供幾篇范文,讓學生生搬硬套。而學生認為應用文的文學性不強、枯燥乏味,覺得有些內容在中學階段已學過,有些內容與己無關,學無所用,因此學得沒勁,練習寫作時也就是強迫自己依照范文鸚鵡學舌、依葫蘆畫瓢,應付了事。總之,應用文寫作教學在高職院校基本處于“教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教無效,學無用”的狀態。
正是上述原因,致使應用文寫作在十分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高職院校里不受重視,處于十分尷尬和無奈的境地。如何改變應用文寫作教學在高職院校中的這種現狀,是每一位從事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教師都要認真思考和必須思考的問題。
2對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2.1從上至下認識到應用寫作的重要性,樹立大語文的寫作觀
近年來,高職教育的規模的不斷擴大,但學生的質量卻呈一種下降的趨勢,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大不如從前。加之應試教育的束縛,應用寫作在基礎教育中缺乏應有的地位,學生對應用文寫作既生疏又淡漠。
高職院校一直擔負著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任務,相當長的時間里,在“面向用人單位”的指導思想下,教師只注重向學生單一地傳授某些專業的寫作知識技巧。但這種單一知識的培養不能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實踐證明,他們走出校門后的適應能力并不理想。應用寫作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要學好應用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不僅是一個文體格式的問題,而是既涉及到語法基礎知識,又涉及到寫作思維、寫作策略等深層次問題。應用文寫作教學必須同基礎寫作相結合,樹立一種大語文的寫作觀。
首先高職院校要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不僅開設,而且在課程設置上要有所改變,選修課或者是考查課都不足以引起重視;其次是教師,特別是從事應用文教學的老師,自己得先明白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以及教授此課程的目的所在;最后,基于以上兩個前提,再加上老師的引導與啟發,讓學生意識到應用寫作的重要也就容易的多。
需要注意的是,大語文寫作觀,并不是說把應用寫作課當語文課去上,語文課教學更多的是注重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其“寫”強調的是“有感而發”,而應用寫作課注重的是學生對各類應用文體的目的、程式、寫作方法的訓練,強調的是“因事而寫、因用而寫”,突出的是“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是應用寫作的基礎,應用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延伸性技能學科。所以說,應用寫作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學生廣泛獲得閱讀、寫作、鑒賞的能力,以彌補過去基礎寫作知識的不足。在強化應用文寫作的同時,加強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提高。
2.2編制符合高職高專特點的應用文教材。
編制教材應重點考慮學習、使用者的身份和接受能力。高職院校的教材應該充分照顧高職高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所接觸的知識面。所以應盡快組織人力編訂一本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的應用文教材。
首先,在新教材中應加大對每一種文種具體寫作知識點的講述,相應的減少純理論知識的講述,將知識點講細講具體,減少學生學習起來的障礙。
其次,在新教材中應加大材料的使用量,特別是增加和學生生活有關的材料。例如:在政府公文一章中,通知、通報兩種文種在校園里也經常使用,介紹時可以適當的減少選取的政府間的例文,而相應的增加校園中的例子,像通知文種,可以選取載校園里舉辦某些活動的通知,通報則可以采用對校園里一些學生的批評性或表彰性的通報。這樣可以直接拉近學生和材料之間的距離。因為這些事情在周圍也經常發生,所以學生閱讀起來有興趣,學習起來沒有障礙。在教師講述完理論知識后,結合材料分析,可以將強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即使是讓學生再去讀政府的公文例子,有了自己身邊事情材料作參照,理解起來也容易的多。
2.3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從事應用寫作教學的教師,參加工作時大多是從一個校門走入了另一個校門,對應用文當中的一些具體文種從來就沒有實際操作過。教師的應用寫作實踐匱乏,使得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大多根據書面的材料進行宣講,缺少鮮活的貼近實際的教學素材,容易造成寫作課變為老師上著費勁,學生學著沒勁的結果。而應用寫作的教學也像高職教育中的其他專業課一樣,要求組織教學的教師既要有寫作方面的理論知識,也要有較強的實際寫作應用文的能力,這對大多數應用寫作教師來說,并非一件易事。對此,學校應為教師進行應用寫作實踐創造條件,使教師能夠在實踐中豐富自我,提高教學的實踐性效果。為了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國家教育部于2006年9月制發了《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其中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高職院校應該抓住這次契機,下派教師在企業里呆上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有一份具體的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工作的內容,需要具備的能力,學習行業里的技術,接受行業的新觀念。這種培訓將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方式,對教師實踐技能和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教師自身,也應該有意識的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效果。
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對每節課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時間作出計劃。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收能力,興趣等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要花大力氣通篇閱讀全部教材,熟悉每章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理清每章節的主次,找出重點,難點,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了解哪些知識,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另一方面,備課時,不要只局限于課本知識。《應用文寫作》這本書本身有局限性,對許多大量實用文體講的不太周全,比如在“求職信”這一節中未涉及“簡歷”的內容,而在“合同”一節中只講了經濟類合同,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就業協議”、“勞動合同”卻只字未提,因而教師要博覽應用文寫作的相關資料,對有些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添加,豐富教學知識。
其次要處理好例文。高職教材中,有比較典范的應用文,但有許多卻并不規范,尤其是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脫離,缺少時代氣息。比如。既然是學以致用,就應該貼近學生生活。
一是從書本中找。在講授“總結”這一文體時,課文中三篇例文,均與學生生活脫節且格式不規范。而“綜合訓練”中一篇《一學期學結》(西北大學版《應用文寫作》)卻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該材料是一位黨校一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期結束后寫的總結,而且這則材料格式相當規范的,只是存在表達等其他方面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于是在教學中,我放棄了課文,重點講解這篇有“問題”的材料,效果很好。
二是從課外找。在“廣告”教學中,課本給出的例文都是過去的舊廣告,缺乏時代性,也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選取現在電視上熱播的廣告,如“腦白金”、“斯達舒”、“雪碧”等等很有特色的廣告,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感覺中,了解“廣告”的文案、結構和創意所在。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也很好。
最后,改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適當的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來把知識巧妙的傳授給學生。
一是教學設計要合理。教學設計是現代教師重要的業務能力,是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備課過程中對應用文寫作教學內容進行精選,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特點制定教學設計,組織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策略,進行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并進行實施教學,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采用教學媒體對每節課采用講授、板書、播放錄像帶來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質量。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是改進教學方法。每學期一般備課都是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依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在黑板上書寫,一節課下來,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得快要睡覺,學生得到的只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基本的定義。可運用幻燈片教學、電視教學、錄音錄像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