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五保供養與敬老院建設監管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大農村敬老院建設工作的力度,提高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切實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權益。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對象的供養方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方面支持為補充的五保供養體系,讓農村五保對象和全市人民一道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二、總體目標
通過3年的努力,在我市建立起與經濟和社會相適應的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加大敬老院建設和文明敬老院的創建力度,使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經常化的軌道,使我市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從目前的25%提高到40%,使農村敬老院整體供養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爭創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明敬老院的院數分別達到5所、30所、80所。
三、任務和要求
(一)落實供養政策,為農村五保對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精神,確保農村五保供養的實際標準不低于當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年我市農村五保供養的標準是:分散供養的,、縣不低于1320元/人年,、、縣和區不低于1500元/人年,、市和區、市開發區不低于1600元/人年;集中供養的,、縣不低于1700元/人年,其他縣(市、區)不低2000元/人年。要認真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財政廳農林廳關于規范和加強村級三項資金管理意見的通知》(政辦發[]30號)精神,進一步理順關系,確保縣(市、區)內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統一,供養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支出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并逐步實現供養經費按月或按季發放。各地要根據本地物價指數的變化和當地村民實際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供養標準,建立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的自然增長機制。
(二)整合社會資源,多渠道籌措敬老院建設資金。
敬老院建設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事業,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各地要緊緊圍繞目標,精心組織實施,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對敬老院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實行專項資助;要積極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敬老院建設資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各方捐助為輔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機制;要積極推進福利事業社會化的力度,鼓勵和支持單位、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興辦、聯辦或贊助建設敬老院。
(三)大力發展院辦經濟,改善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條件。
各地要著力挖掘敬老院的內部潛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發展院辦經濟,改善生活條件。要開展力所能及的農副業生產,基本實現農副產品的自給自足。要創造條件,利用現有資源和服務優勢,拓展接收社會寄養老人等服務項目,增加敬老院收入,改善供養條件。要利用民政福利企業相關政策優勢,多形式發展院辦經濟,創辦福利企業,增強敬老院的經濟實力。
(四)加強管理,以等級文明敬老院創建活動為載體,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
各地要積極參加新一輪國家和省文明敬老院創建活動,爭取使一大批鄉鎮敬老院躋身全國、全省先進行列。每兩年,市將組織一次“市文明敬老院”評比活動并實行動態考核、自然淘汰的管理機制。今后,各地按國家級標準創建的敬老院入院老人不少于50人,按省級標準創建的敬老院不少于40人,市文明敬老院不少于35人。在院老人人均居住面積10m2以上,各種公共生活設施相應配齊。
(五)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全面推進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再上新臺階。
認真做好農村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工作,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是發展農村社會福利事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要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工作的領導,把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根據集中供養率目標、現有供養對象數量和各鄉鎮經濟條件,統籌規劃敬老院建設布局,不斷提升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建設水平,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支持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民政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保證農村五保各項政策的落實到位。農辦和財政部門要負責農村五保供養經費的落實,嚴禁將五保戶供養經費轉嫁給農民負擔。衛生部門要負責農村五保對象各項醫療政策的落實。教育部門要為農村孤兒就學提供保障。工商、稅務部門要為敬老院院辦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落實好相關優惠扶持政策。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獻計獻策,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農村五保對象的濃烈氛圍,努力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個農村五保對象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