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習慣和習慣法中的和諧社會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習慣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習慣形成于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里,并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習慣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以及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在現代文明社會,成文法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各民族的習慣在規范民族行為、處理名族內部事務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來說,習慣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民族團結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社會里。習慣這一作用的發揮有助于各種社會資源的整合,使得擁有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文化積淀的各個民族能夠進行相互融合。名族團結就能由理想變為社會現實,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二)有利于社會結構的穩定習慣作用的發揮,有助于涵蓋人口結構、區域結構以及民族結構的社會第二系統的構建,這樣一來,社會就能達到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社會結構的穩定就有了現實的可能。
(三)有利于社會行為的規范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規范可以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引導、評價、教育,使人類的活動能在社會制度的約束下進行,這樣一來,社會秩序的維護工作才能得以進行。法律對人類的社會行為具有強制性的約束作用,但卻不是唯一的方式。風俗習慣也是社會規范的一種,其對人類心靈和行為所起到的凈化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黨和政府在治理國家時,要充分發揮法律和習慣的綜合作用,促進人類社會行為的規范。
(四)有利于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核心和關鍵。人類和大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自然,大自然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所需的各類資源,因此,人類必須要善待自然。黨和政府在治理國家時,要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為行動準則,努力達成社會和諧這一偉大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就是民主法治,在這一全新的時期,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黨和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建設問題。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得以構建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要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充分發揮民主和法治的重要作用,同時,要重視習慣這一具有濃厚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的社會資源,對社會制度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真正實現社會和諧。
習慣法是一種區別于成文法的社會規范,它產生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規范作用,是國家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民眾社會意志的體現,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解決爭端的機制。習慣法對傳承民族文化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它與民族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習慣法對我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變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古以來,習慣法都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支配作用,具有名族性、穩定性以及地域性等顯著特點,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有助于司法和諧司法對維護社會正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法和諧建設是人民法院的重點工作內容。在司法和諧建設的過程中,人民法院必須要加深對習慣法的重視程度,看到擁有社會歷史積淀的習慣法的獨特優勢,在保證法律和諧的前提下,將習慣法靈活運用于司法領域,將法律和習慣法進行有效融合,使二者進行優勢互補,保證依法治國的人性化,以此來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和諧。將情與法相結合能夠使群眾的心聲得到真切反映,緩和社會緊張關系。
(二)有助于鄉土社會正義觀的維護公平與正義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公平與正義二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社會正義的存在使得社會公平有了實現的可能,社會公平能促進社會正義的發揚。公平和正義與社會的道德和倫理相符合,它在糾紛處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證社會秩序破壞的最小化以及人際和諧的最大化。社會大眾樸素而現實的正義觀區別于法律條文中的正義,這種正義觀是具體的、微觀的,是百姓心聲和民意的體現。習慣法的價值和特點主要體現在對民意的關注、對人情的重視以及對道德的維護上,它能對基層社會秩序進行合理安排和維護,對鄉土社會正義觀的維護意義重大。
(三)有助于民族區域自治的實現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發展失衡是其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要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就一定要看到習慣法的重要作用。習慣法在少數民族的發展壯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少數民族的習慣法資源十分豐富。因此,黨和國家可以對民族習慣法進行清理、改造和提升,使其能在少數民族自治中充分發揮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習慣和習慣法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黨和國家要充分發揮習慣和習慣法的作用,加強對習慣和習慣法的重視和研究。只有這樣,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由理想變為現實。
作者:王鷹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