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紙質書籍設計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于書籍的閱讀方式也開始隨之變化,如今在中國,多媒體電子書籍相對傳統的紙質書籍受到年輕人的廣泛追捧,紙質書籍設計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般情況下,紙質書籍設計需要充分體現出它的不可替代性,并且給讀者帶來更多的不同于電子書籍的閱讀體驗,以便應對市場的發展和讀者的需求。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紙質書籍設計;挑戰;不可替代性
一、新媒體時代語境下的閱讀趨勢
(一)新媒體電子書籍與片段式閱讀在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傳播途徑和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閱讀的方式和書籍的形態,人們的閱讀方式從較為傳統的紙質書籍閱讀慢慢轉變為新媒體電子書籍和紙質書籍共生的多元化的閱讀現狀。新媒體電子書籍的載體(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相對紙質書籍來說是更為輕便的,所占空間也不多,卻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儲存庫。它不需要印刷,所以成本也很低,傳播信息的速度也是紙質書籍無法相提并論的。新媒體電子書籍還具有交互性,文本中的文字、段落、圖片都可以進行及時的編輯與操作,讀者可以按自己所需自由快速跳轉到任何頁面,查看相關圖片、文字、視頻等信息。電子書籍優越的信息獲取功能和互動性,讓閱讀脫離了單向獲取信息的模式,使得閱讀體驗更為生動多元。然而,電子書籍的閱讀往往也是片段式的,這里的“片段式”指的是人們通過電子書、手機、網絡等多媒體傳播工具進行的斷斷續續的,不連貫的閱讀方式。電子書籍的流行給讀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閱讀信息接收不完整等問題。它的誕生讓閱讀成為了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的權利,并能快速且及時的給讀者提供閱讀信息庫,但碎片式的閱讀以及信息鏈接的延伸性和多元化會讓讀者分心,無法連貫的閱讀。相對來說,紙質書籍固然少了一些便捷的閱讀方式和雙向的交流,但卻除去很多干擾,使讀者能夠靜下心來連續性的完成閱讀過程。
(二)紙質書籍的不可替代性紙質書籍閱讀作為傳統的閱讀形式,常被人們同“嚴肅閱讀”聯系到一起。我們的知識傳承不能只通過新媒體的檢索功能來實現,仍要依靠紙質閱讀來完成的。它更注重閱讀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益于信息的全面傳播。相對于紙質書籍,電子書籍雖然更生動活躍,但它始終依賴于網絡和電子設備,只要脫離了多媒體電子設備,亦或網絡通訊不流暢的情況下,它的優勢便會大打折扣。而紙質書籍運用的是看得到摸得著的的紙質載體,使得讀者和書籍之間有了多感官的接觸——紙張的切實觸感可以讓讀者感到親切,書香之氣亦能滿足到讀者的嗅覺,翻動書頁讓讀者和書之間產生的互動,這些感受都更能使讀者深刻體會到書籍中的內容。所以,從知識信息的傳承和閱讀的感官體驗來說,紙質書籍閱讀都它的無可替代性。
二、新媒體時代的紙質書籍設計新方向
之所以把電子書籍和紙質書籍放到一起做對比,是為了認識新媒體時代下的紙質書籍設計的現狀,從而確定在這個電子書籍盛行的新媒體時代紙質書籍設計應該采取何種應對方式。有人會擔憂電子書籍將會取代紙質書籍,在于它的便捷性、時效性、互動性和它所帶來的多元化的多媒體效果。但實際上,紙質書籍并不會因此消亡,因為電子書籍和紙質書籍并不全是同質化的,它們之間不是取代與被取代的關系,紙質書籍所具有的閱讀體驗不但不會讓它走向消亡,相反的會讓設計師更明確紙質書籍設計的新方向。
(一)探索新觸感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接受,日漸盛行的新媒體正在根深蒂固的影響著信息傳播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接受并且習慣了數字閱讀,但當最初體驗的新奇與激動歸為習慣和平靜之后,看到的卻是巨大的信息量背后帶來的迷茫與空洞。電子書籍的信息始終是借助新媒體電子設備得以實現傳播的,它無形無色,始終藏在有著一“觸”之遙的虛擬空間里。然而紙質書籍是有形狀、有厚度、有可以觸摸的實體的,這些感受都是電子書籍所無法替代的。當我們的指尖滑過紙質書籍或粗狂或細膩的書頁時,這種真實的觸感總是讓人感到無法抗拒,當我們漸漸翻動或挺括或柔軟的頁面時,不同的紙張所賦予書的氣息便撲鼻而來。高速發展的數字技術與現代工業讓許多原生態的手工藝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便引發了人們對于“自然”的情節,電子書籍的普及反倒使人們越發的體會到紙質書籍在傳播信息的同時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內涵。不同質感、色彩、肌理效果的紙張給紙質書籍設計開拓出了更多樣化的觸覺感受,給讀者帶來了特別的親和力,讓讀者從心底感受到最踏實、最真實的閱讀體驗。按照不同題材的書籍內容選擇與之相符的承印物,高效發揮不同材料獨有的傳達性讓紙質書籍設計更易于調動讀者的情緒與想象力,引起共鳴,扣人心弦。例如,朱贏椿老師的設計作品《元氣糖》,封面選擇了類似海綿質感的材料,書的四角被切成弧形,切口處可見內頁雜色相交,從觸覺、視覺都讓人覺得書籍整體是一塊大大的夾餡兒軟糖,與文本信息非常相符。新媒體時代下的紙質書籍可經不同材質突出設計來填補視覺元素單一的局限性,帶給讀者更具情感的閱讀體驗。
(二)追尋新互動酷炫的多媒體效果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是司空見慣了,電子書籍對人們來說早已沒有了新奇感。對于成天忙碌休閑都對著電子多媒體設備的人們來說,回歸真實樸素的翻閱體驗反而可以帶來不同的體會。紙質書籍比電子書籍單一觸摸點擊的互動方式更有溫度和人情味,也更容易引導讀者進入全身心投入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充斥著美和愉悅的洗滌心靈的過程,書中的文字和紙質書籍設計給予讀者的互動體驗更是理性之美與感性之美的交融。近期以來,設計師們在探討紙質書籍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上也做了許多嘗試。如呂敬人老師的書籍設計作品《梅蘭芳》,是一本描寫著名戲劇演員梅蘭芳傳奇一生的人物傳記,在切口處應用了雙面印的工藝,使得我們在翻開書之前可以通過對切口處正反折的動作,分別看到梅蘭芳的旦角扮相和蓄須時的模樣。而另一本朱贏椿老師的書籍設計作品《不裁》則在扉頁加入了放置裁紙刀的設計,讀者通過逐頁裁紙才能讀完書頁。這類的書籍設計都使得紙質書籍與讀者之間多了許多互動。新媒體時代下的紙質書籍便需要發展它的多感官互動的優勢,根據書籍的內容選擇相符的材質、版面、互動方式,以此來提升書籍的傳達信息的效果。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電子書籍的出現使人們的閱讀方式變得多元,對于成為眾多方式之一的紙質書籍,被讀者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早期停留在封面設計的書籍設計方式和單純滿足閱讀實用性早已不是讀者對于紙質書籍設計的全部追求,設計師必須抓準紙質書籍無可替代的優勢,提高紙質書籍的美學層面和互動體驗方面的品質,突出它的物質性、空間性、流動性、時間性,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高于文字信息的精神享受,才能讓其在新媒體時代下有更多生存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呂敬人.《由裝幀到書籍設計概念轉換的思考》.
[2]黃彥.《多元化閱讀格局下的紙質書籍設計的策略》
作者:王婧雅 周靖明 單位:川音成都美術學院2013屆視覺傳達設計系在讀研究生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