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近海黃臘鯧養殖試驗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林川作者單位:海南省農業學校
2010年5月,筆者通過在臨高后水灣臨高海豐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進行金鯧魚不同放養密度養殖的對比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試驗設施
本養殖試驗位于臨高后水灣海域,水深10~20米,水流暢通,水質較好,透明度在150厘米以上,潮汐為正規全日潮,年平均氣溫23.4℃,鹽度30~33,pH值7.95~8.23,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該海區天然浮游生物豐富。本試驗采用圓型的近海抗風浪網箱4個并為一組,網箱間距10米,網箱直徑為12米,網片深為6米,入水深5米,網目大小為1~3厘米,隨魚的大小而更換改變,網箱有效養殖水體565米3。設計4種不同的放養密度分別投放上述4個網箱。
2.種苗放養
種苗由海南青利水產苗種場購入后,經傳統魚排標粗至均重25克,于2010年5月28日上午采用過氧化氫80~100毫升/米3浸泡消毒3~5秒,然后根據設計好的四種不同的放養密度分別投放到4個網箱中,分別是:1#網箱投放種苗28000尾、2#網箱投放種苗25000尾、3#網箱投放種苗20000尾、4#網箱投放種苗15000尾。
3.養殖管理
(1)飼料與投喂:金鯧魚是肉食性的魚類,目前在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中普遍使用高檔海水魚膨化配合飼料進行養殖。養殖期間正常情況,根據魚體不同的生長階段選用適口的飼料,日投喂2~3次,于潮汐確定投喂時間,并設置專用飼料框,以防飼料流失。金鯧食量大,消化快,不注意掌握投喂量會容易造成撐死的現象。因此,在投喂量上,要根據水溫和風浪情況增減,一般控制在魚體重的3%~6%。在高溫季節(6-8月)用藥拌餌投喂,以預防魚病的發生。
(2)日常管理: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過程中,一要經常由潛水員潛水進行養殖網箱巡查及清理雜物。二要一般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氣溫,每7天測1次pH值、2次透明度。每隔l5~20天左右抽樣測量金鯧魚的體長和體重,以掌握其生長速度、規律等情況,便于確定餌料的投喂量,同時檢查魚體是否有病害發生,建立養殖日志。三要根據網箱上附著生物量及魚類養殖情況進行換網和清洗,以免影響水流暢通。一般每1~2個月換1次網,換網時必須防止養殖魚卷入網角內造成擦傷和死亡,操作要細致。網箱清洗可使用高壓水槍噴洗、曝曬等方法進行。
二、結果
1.養殖情況的對比
從2010年5月28日至11月10日,上述4個網箱金鯧魚經過5個多月的養殖,結果見表1。
2.成本的對比
上述4個網箱金鯧魚經過5個多月的養殖,其成本構成見表2。
3.經濟效益的對比
于2010年11月10日,對上述4個網箱全部出售,因各個網箱中金鯧魚的規格不同,單價也不同,其經濟效益情況見表3。
三、討論
1.通過本試驗,從養殖過程來看,金鯧魚近海抗風浪網箱經過7、8月份的高溫期,臨高后水灣海域的天氣悶熱,放養密度高的近海抗風浪網箱1#和2#中養殖金鯧魚易患病,死亡率高;到了10月底,天氣轉涼,同樣,放養密度高的近海抗風浪網箱1#和2#中養殖金鯧魚易患寄生蟲病,特別是刺激隱核蟲,引起金鯧魚死亡,造成養殖成活率降低,降低經濟效益。而近海抗風浪網箱3#和4#養殖金鯧魚放養密度低,金鯧魚患病少,養殖成活率高。可見,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金鯧魚放養密度不宜過高。
2.通過本試驗,從養殖飼料系數來看,放養密度高的近海抗風浪網箱1#和2#養殖金鯧魚飼料系數普遍偏高,主要原因是因為近海抗風浪網箱1#和2#養殖金鯧魚放養密度過高,易患病,死亡率高,浪費飼料,造成養殖飼料系數偏高,增加養殖成本,降低經濟效益。
3.通過本試驗,從養殖經濟效益的利潤率對比來看,結合臨高后水灣海域環境條件,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金鯧魚的市場規格在600克/尾以上市場行情較好,銷售的單價較高。在我們試驗的四口近海抗風浪網箱中,4#網箱放養金鯧魚密度最低,生產金鯧魚規格較大,平均達到600克/尾,市場銷售的單價較高,經濟效益最好。而近海抗風浪網箱1#和2#中養殖金鯧魚放養密度過高,養殖空間小,造成養殖金鯧魚個體偏小,市場銷售單價偏低,降低經濟效益。
因此,臨高后水灣近海抗風浪網箱養殖金鯧魚的放養密度控制在15000~20000尾/箱(網箱直徑為12米,有效養殖水體565米3)較為適宜。養殖者也可根據金鯧魚的生長情況和市場預測來確定開始養殖的時間或放苗的規格,以獲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