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對宏觀經濟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濟增長問題是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長期以來,人們對經濟增長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和思想。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影響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的認識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及各種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有著不同的看法。對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穩定、持續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一、引言
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可以說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思想淵源。它的某些結論,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有用的;有些觀點,如同最初出現的那樣,至今仍是爭論的話題。
古典經濟學家研究經濟增長問題源于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英國的政治、社會、經濟環境處于一個大變革時期,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經濟學家必須對工業資本主義的運行方式、基本促進因素及其發展結果予以科學的解釋。古典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分析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在古典經濟學家中,對經濟增長間題論述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馬爾薩斯、李嘉圖等人。但在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圖所提出的增長理論。
二、古典經濟學理論解讀
亞當·斯密在其經典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最早論述了經濟增長問題。其增長理論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引入了勞動分工;二是區分了“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兩類勞動。他認為生產性勞動占全部勞動的比例,以及勞動分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決定國民財富增加的主要因素。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最大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斯密同時強調,勞動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因此勞動生產率與需求之間建立了互相促進的關系。對一個人勞動生產物需求的增長會提高他的勞動生產率、實際工資及他對其他人的勞動生產物的需求,這就構成了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生產性”勞動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價值,即可生產價值,而“非生產性”勞動則不能夠。經濟增長能否維持下去,取決于全部勞動者中有多少勞動者愿意從事生產性的勞動。這解釋了為什么有的經濟的增長能夠持續下去的原因。
大衛·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中提出了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報酬遞減規律。他對增長理論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指出經濟增長最終將趨于停止,即達到所謂的”停滯狀態”;二是將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聯系在一起,說明了國民收入分配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在土地上增加投資,得到的回報會不斷減少。因此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經濟增長最終會停止。決定收入分配的力量同樣也會導致經濟增長最終走向停止。這是因為勞動力生產出的剩余中,資本家的份額在不斷下降,這一方面減少了儲蓄;另一方面,利潤率的下降減少了對投資的刺激作用。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投資和積累過程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封建社會發展緩慢的關鍵原因在社會產品中絕大多數被用于非生產性消費,而不是生產性投資。古典經濟學家所分析的經濟增長過程遵循收益遞減的規律,經濟增長過程從長期來看將趨于停止,最終結果是一種停滯狀態。但從那以后的200余年里,經濟發展并沒有出現停滯的跡象,這表明古典增長理論關于經濟增長的描述并不科學。后來的經濟學家指出古典增長理論的一個最明顯的不足之處是他們關于規模收益遞減的假定。他們沒有觀察到技術進步,只把增長過程看作是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耗與資本積累和市場擴大之間的競賽。
三、新古典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核心問題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增長理論,索洛(RobertSolow)的《對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貢獻》和TrevorSwan的《經濟增長和資本積累》奠定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由索洛最早提出的增長理論源于對哈羅德一多馬增長理論中缺陷的修正羅德一多馬模型的缺點之一是假定生產技術是不變的,對于一個給定的儲蓄能夠實現均衡的有保證的增長率只有一個惟一的數值。但是實現充分就業的穩長的條件除非特殊情形,一般很難實現。所以,即使經濟能夠沿著一條均衡增軌道向前發展,那么這條軌道將猶如“刀鋒’,一樣狹窄,一旦偏離這條軌道,增長的路徑將表現為累積性的經濟擴張或經濟收縮。
為了克服哈羅德一多馬模型的局限性,索洛、斯旺、米德和薩繆爾森等經家提出了一類新的增長模型。這類模型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認為哈羅德一多型的“刀鋒”式的增長路徑是可以避免的,充分就業的穩定增長可以通過市場調整生產中的勞動與資本的配合比例來實現。同時,索洛等人還指出:從長遠度來看,不是資本積累和勞動力的增加,而是技術進步才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索洛的增長理論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經濟內涵,但其理論框架卻比較簡單而其精致。索洛等人的理論模型的核心是關于總量生產函數性質的假設,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的生產函數具有下面的性質:
1.規模收益不變;
2.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
3.生產要素之間是可替代的。
對于當代各國而言,經濟增長是一個備受政府、公眾和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各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無一例外地將保證經濟增長作為一項宏觀經濟指標;公眾普遍認為,經濟增長是經濟繁榮和國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決其他經濟疾病的萬能良方。正是因為經濟增長問題如此重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注意力投入到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中。對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穩定、持續的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瓊斯(Jones,HywelG.)(英)郭家麟等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導引[M].北京:印書館,1999
[2]胡乃武金磅:國外經濟增長理論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3]多馬(E.D.Donar)(美)郭家麟譯:經濟增長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