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建筑藝術的審美范文

建筑藝術的審美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建筑藝術的審美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建筑藝術的審美

第1篇

關鍵詞:建筑;建筑藝術;審美特征

建筑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根本條件之一,從人類文明誕生之日起,就與建筑結下了不解之緣。建筑是人類按照實用的要求,在對自然界加工改造過程中創造出的物質實體;同時又在這個加工改造中,運用了美的規律,注入了審美理想,顯示了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就其物質性而言,建筑是人類抵御風雨烈日的使用生活設施,人類與他朝夕相處,生老與共;就建筑的精神性而言,建筑又使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最龐大的,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建筑由于他的耐久性和社會性而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1]。 建筑的發展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建筑是人類文明史詩中最輝煌的篇章。建筑藝術作為"石頭寫成的史書"無處不在,它組成了大城市、小城市和鄉村居民點,是人們最常見的藝術品,具有廣泛的社會審美意義,因而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審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有著自身的審美特征。

一、建筑的藝術性

建筑是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總和,建筑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巨大的工藝"可見在人類早期,建筑就與藝術有密切的關系。建筑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是通過建筑群體組織、建筑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內外空間組織、結構造型,亦即建筑的構圖、比例、尺度、色彩、質感和空間感,以及建筑的裝飾、繪畫、雕刻、花紋、庭園、家具陳設等多方面的考慮和處理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黑格爾《美學》一書說"就存在或出現的次第來說,建筑也許是一門最早的藝術"[2]。他認為建筑是藝術的起源,是藝術發展的第一階段--象征型藝術的代表。認為要找到建筑美在內的建筑藝術的全部意義,關鍵在于找到建筑本身的自有意義。這是"打開建筑的多種多樣的結構秘密的唯一一把鑰匙,也是貫穿到迷徑似的建筑形式中的一條線索"[3]。

在西方美學視域里,建筑是一門與雕刻、音樂、繪畫相提并論的藝術。當然,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建筑作為一種廣義的藝術,也是從人類勞動生活中起源,并發育成熟于"實用"這一母體--即"待風雨""避群害"的實用性。同時,建筑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其審美理想和審美標準仍然是追求藝術的普遍性、和諧性、確定性和明晰性。

建筑作為一種藝術,比其他各種實際活動更專一無二地服務從美感要求。在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實用與審美相統一,建筑空間與實體的對立統一,靜態的、固定的、表現性的、綜合性的實用造型藝術,內容表現上的正面性、,建筑與環境的協調等。從而可知,建筑藝術與其他造型藝術一樣,它主要通過視覺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建筑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故建筑藝術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會生活、精神面貌和經濟基礎的功能。歷代建筑藝術與它所處的歷史時代、地理氣候、民族文化和生活習俗密切相關,同時受到材料、結構、施工技術的制約。建筑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最直接的最表象的反應者。建筑是不僅僅是一種居住空間、活動場所,更是藝術的一種。從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到中世紀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再到現代主義建筑,后現代主義建筑。建筑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的發展,建筑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反應著社會思想。

二、建筑藝術是審美與實用的統一

建筑藝術是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建筑作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有著自身的審美特征。

建筑藝術,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技術手段,根據物質材料的性能和規律,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去造型,創造出一個既適宜居住和活動,又具有一定觀賞性的空間環境的實用藝術。建筑是建筑空間與實體的對立統一,靜態的、固定的、表現性的、綜合性的實用造型藝術,同時,作為審美對象,建筑和其他文化一樣,他的審美功能鮮明地表現為社會功能。只不過建筑藝術突出了它的實用性。建筑藝術一方面具有實用功能,是一種符合人類物質生活的技術活動;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審美功能,使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它在按照美的規律造型的過程中,積淀著人類的審美感受,物化著人類的精神體驗過程。建筑藝術是實用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它既具有物質的功能,也發揮著精神功用.實用功能是建筑的基礎. 建筑首先是滿足人類需要的、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生產活動,建筑的最初目的完全出于人類本能的需要,具有直接的功利性和實用性.淡水著人類社會發展,人類隊建筑的審美處理越來越自覺和顯著.王振復先生曾經總結道,建筑之美,是一種以一定物質材料與結構建造,再與一定自然環境結合,使一定社會人生內容抽象地展現于時空,具有實用與審美,認知,有時兼崇拜的褚種社會功能,一般地滲透著藝術因素的科學技術。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建筑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從科學的意義上的理論來說,就構成建筑學的全部內容。而從美學意義或藝術意義上的理論來說就構成了建筑美學的全部內容[4]。但總的說來建筑藝術的"美"都很難完全獨立它的實用性。現在的建筑作為一種實用技術,實用與審美的統一,是建筑最根本的審美特征。

三、建筑的造型美與環境的和諧關系

建筑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是通過建筑群體組織、建筑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內外空間組織、結構造型,亦即建筑的構圖、比例、尺度、色彩、質感和空間感,以及建筑的裝飾、繪畫、雕刻、花紋、庭園、家具陳設等多方面的考慮和處理所形成的一空間造型藝術。它的審美特性體現在它的建筑造型或空間形式上。建筑藝術雖然是實用與審美、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與表現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為一門藝術。建筑的形式問題一直是建筑設計考慮的重要問題。

縱觀人類建筑歷史的發展,建筑藝術從古典主義建筑到現代主義建筑、后現代主義建筑,建筑師們一直在探索建筑的結構造型與美的關系。如:古典主義的古希臘的建筑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古羅馬建筑,大型建筑物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哥特建筑表象形式就是力求向上空間發展的,給人以震撼的美感。到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建筑,建筑的造型和美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建筑材料的創新和發明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如:現代主義建筑大師格羅庇斯設計的包豪斯校舍,根據各組成部分的具體功能要求及環境地段的特點,決定各部分的形狀、大小和布局位置,并按照使用特點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和結構形式,在設計上吸取抽象美術的構圖手法,突破對稱的格局,注重自由活潑的體積組合,講究動態和對比效果.使校舍具有高低錯落、多向伸展、優美靈活的建筑形體,給人以極強的形式美的愉悅。后現代建筑語言,更是追求造型美,具有"觸目驚心"的美感效果。如法國建筑家勒.柯布西埃設計的朗香教堂,以其怪誕的形式與獨特的魅力為世人所驚嘆。同時建筑藝術除了強調建筑的造型上,作為一種空間造型藝術,建筑的審美特性除了它自身的空間形式外,還包括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系中。建筑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固定的工程形態,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整個城市機體的一個部件,成為周圍建筑物和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因而處理好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是構成建筑的審美屬性的重要條件。因此建筑家在創作時不向一般藝術家那樣自由,必須考慮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進行整體構圖。如果建筑能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融為一體,建筑與環境相得益彰,就會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強它的審美特性,使建筑藝術境界更為廣闊和深遠。如北京的頤和園、美國現代建筑家萊特的"有機建筑"等等。處理好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不僅包括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上,還應和周圍的建筑群協調一致,要把社會人文景象納入建筑的整體空間構型中。從而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在更深的層次上加強建筑的審美特性。

四、建筑藝術抽象性和象征性

建筑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是對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反映,建筑不是具體地描慕客觀生活,而是用物質實體,幾何形體,去抽象地象征、隱喻某種寬泛、朦朧的精神觀念和社會生活的某些真實本質。一座建筑物并不能具體地反映生活內容,它只是以建筑的空間形式、體量規模、色彩裝飾等方面的處理,創造出一種整體氛圍,從而激起人們或莊嚴、肅穆、爽朗、神秘等情感反應,引起人們的聯想與共鳴。因此,有人把建筑藝術稱作抽象藝術、象征藝術的代表。如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來祭天的天壇用圓形,祭地的地壇用方形,就隱喻了天圓地方的觀念。古希臘建筑用輪廓剛勁挺拔的陶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雄健,用外形修長輕盈的愛奧尼亞柱式象征女性的溫柔。歐洲天主教堂用十字平面象征基督耶穌的受難。在現代后現代建筑中,象征與隱喻運用得更為普遍。如紐約的TWA候機樓、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勒.柯布西埃設計的朗香教堂、我國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等等。都是運用象征、隱喻的杰作。

建筑藝術是永恒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利益,滿足人的生理心理、物質精神、實用審美、認知甚至崇拜等多種要求。盡管建筑藝術的歷史發展道路曲折而漫長,建筑美富有更多的審美特征,但是建筑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反映的是人類對自身的審視和超越。當代建筑將會更全面深刻的表現和反映人類的審美能力,人類也將創造出更多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的建筑!

參考文獻:

[1]陳超南,姚全興.走向新世紀的審美文化[M].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0:169.

[2]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27.

[3]唐孝祥.國外建筑美學觀的變遷:從黑格爾到后現代主義[J].南方建筑,2004,(1).

第2篇

關鍵詞:建筑;藝術 ;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J0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11-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簡介:謝靈(1954-), 女,安徽蚌埠人,教授,從事軍事寫作學、軍事文藝理論、軍人審美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建筑是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形式之一,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藝術之一。在西方古典藝術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建筑藝術。古典美學家常將建筑、雕刻和繪畫稱為三大造型藝術,足見它在藝術殿堂的重要地位。建筑藝術并不是單純的精神生產,它還是一種物質生產,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重視研究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一般地來說,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筑的音樂性,可以使人獲得多方面的美感

《紅樓夢》中的描繪的大觀園的建筑構圖美,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極富音樂美的。書中第四十二回通過薛寶釵的口說:“這園子都是像畫兒一般,山石樹木,樓閣房屋,遠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這樣。你若照樣兒往紙上一畫,是必不能討好的。這要看紙的地形遠近,該多該少,分主分賓,該添的要添,該藏該減的要藏要減,該露的要露。這一起了稿子,要端詳斟酌,方成一幅圖樣。”這里談的雖是大觀園,但它的多少、主賓、添減、藏露、疏密、高低,不仿佛就是節奏、韻律、和聲嗎?不仿佛就是建筑的音樂性嗎?

建筑和音樂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德國古典美學家謝林(1775―1854),在其《藝術哲學》一書中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此后,又有人加以發揮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歌德和黑格爾都很重視建筑和音樂的緊密聯系。歌德曾經贊美建筑是凍結的音樂,以致他在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廣場的柱廊內散步時,仿佛聽到音樂的節奏與旋律。黑格爾對于弗列德里希?許萊格爾曾經把建筑比作凍結的音樂說,也極為推崇。

建筑吸取了音樂的詞匯來雕塑自己的形象,這就構成了建筑的音樂性。正因為如此,可以使人獲得多方面的美感,而且可以展開想象,把欣賞者的視覺和聽覺連結在一起,從而進一步獲得聽覺上的美感。當你在頤和園長廊里漫步的時候,你可見到長廊回環曲折,節奏分明,具有的韻律美,它簡直是無聲的音樂。它的廊柱仿佛是音符,長廊和山之間有二十幾組美麗的建筑,如聽鸝館、云松巢,奇瀾堂、畫中游,景福閣、湖山真意,意留云在樓臺亭閣。它們用美的魅力,把你的視覺和聽覺之間,架起了一座通感的橋梁。

具體地說,建筑的音樂性首先表現為和諧。許多建筑家認為,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關于音樂和諧的見解中最先推斷出了一種建筑和諧的理論。和諧的靈魂是多樣統一。頤和園內的十七孔橋,橋孔呈半圓形,第九個橋孔居中最大,兩旁的橋孔則分別由大到小,彼此對稱,十七個孔雖各有變化,而呈現出多樣性,但都統一在弧形中,中國古典橋梁建筑一般都是把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橋孔排列在孤形體這一完整的形象中,它單純、清朗、均衡、對稱,主次分明,極其和諧。

正因為建筑有這種音樂美的特征,所以建筑藝術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塑造完美個性有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的構造性,提升人的品格的功用

建筑是物質產品,是人類審美理想的“外化”,蘊涵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人們往往從外化的美的事物中觀照自身,得到。而建筑藝術是人類觀照自身最方便,最重要的鏡子。

我們觀賞北海的承露盤,系一聳立的華表,其頂端站一個人物雕塑,人雙手捧盤超過頭部,承受天然的甘露。華表周圍雕滿流動的祥云圖案,巨大的白龍,左右回旋,仿佛在飛騰,整體建筑形象,鮮明生動,典雅莊重,清朗流暢,顯得既崇高又優美,充分發揮了直線韻律(聳立的華表,站立的人物雕像)與曲線韻律(云紋、龍圖、承露盤)的造型功能。

梁思成提倡的大屋頂式建筑,是吸收了中國古典建筑精華與現代建筑優點相結合的產物,也體現了直線韻律與曲線韻律的結合。建筑的音樂美,是此時無聲如有聲的美,乃似動實靜的美。這種富有聲于無聲,寓動于靜的現象,是音樂的特質滲透到建筑中的結果。這種結果的獲得不僅要靠視覺,還要靠聽覺;不僅靠聽覺,還要靠想象、聯想。因為建筑畢竟不是音樂。它那三維空間的形體構造,必然訴諸視覺感官的觀照,才可被人認識。它不會發出音樂的聲響,因而人們也就不可能把它當成實際上的音樂看待。人們只有架起通感的橋梁,充分發揮想象、聯想的作用,把視覺和聽覺聯系起來,才可通過視覺去誘發聽覺,從而領悟建筑中的音樂性,這種音樂性,僅僅是就其象征的暗示的比喻的意義而言的。

你到過長城嗎?當你看到長城的時候,一定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不由得會感慨:“啊,偉大的萬里長城,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你即使從未寫過詩,此時也會詩情大發,想吟誦一番。你深有這樣的體會:長城宛如巨龍,在祖國的北方迤邐起伏。氣勢磅礴,氣概恢弘,給人以壯美的感受。連黑格爾也很贊賞萬里長城的建筑藝術。長城是由無數石塊堆砌而成的,但它的價值決不止于石塊,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見證,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樣,都是巨大的石頭交響樂。但是,長城畢竟是一種建筑,而不是音樂。我們說它是石頭交響樂,乃是就其象征意義而言,是指它的構造象征某種音樂性,暗示音樂的特質。不僅長城如此,凡是建筑都是如此。

我們觀賞杰出的建筑藝術精品,總是感到自豪驕傲,充滿自信和力量,這就是建筑美對人所產生的“”

功用。建筑藝術的內涵越豐富深刻,這種“”功用也就愈加強烈。

三、建筑的史詩性,具有時代的觀照功能

建筑是“石頭寫成的史書”,是“時代的鏡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對巴黎圣母院所表現出的時代文化、歷史意義作了如下的表述:“這是人民的貯存;這是世紀的積累;這是人類社會不斷蒸發而剩下的沉淀……真的,這座建筑物上一層層藝術的積累,可以作為好些厚厚的書本材料,這都是人類的通史。”雨果認為,“這個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個面,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并且也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

北京的故宮更是中華民族一部史書。它是在元代大都宮殿基礎上逐步改建,擴建而成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樂十四年(1416年)營造北京宮殿。清代加以擴建,故宮環以城墻,叫紫禁城。如果把故宮比做巍峨壯麗、氣魄雄偉的交響樂,那么,從中華門到天安門約有1.5公里長的建筑群,便是它的前奏曲。進入午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典麗堂皇,巍然屹立在故宮中軸線上,特別是太和殿,是中軸線上三大殿的中心,也是故宮宮殿的主體,俗稱金鑾殿。明清兩代皇帝登基,朝會大典,即在此舉行,它是皇帝發號施令的主要正式場所。三大殿支撐著高大朱色圓柱,殿內裝飾著美麗的彩繪,屋頂的黃瓦閃爍著奪目的金光,巨大的廊檐向上翻卷,仿佛要起飛。太和殿前鋪陳的云龍階石,仿佛在游動,還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無不襯托出主體建筑的美,而太和殿就仿佛是故宮交響樂章的主題歌。故宮在中軸線上排列著三宮:乾清宮(皇帝寢宮)、交泰殿(宮廷小禮堂)、坤寧宮(皇后寢宮),乾清宮是主體部分,其他則是從屬部分。總之,故宮是由許多建筑群構成的,每個建筑群又由許多獨立的建筑物構成,成為具有三維空間的藝術品,秩序井然,貫穿有序,構成了多樣統一的和諧美。當你暢游故宮之時,你的感覺、知覺、想象會出現一個美妙神奇的境界,你的耳中就不由得回旋著一組組、一串串木石瓦建筑音符譜寫而成的大型交響樂。同時,更令你感慨的是仿佛聽到歷史的回聲,仿佛看見明清兩代王朝的歷史畫卷。

凡是偉大的建筑藝術,都是一個時代人們審美意識的積淀,都是歷史文化的縮影,因而都具有時代的觀照功用。另外,某些建筑還具有思想教育作用。建筑是一種抽象的表現藝術,一般不摹仿和再現現實,也難于敘述出某一題材的內容情節,而是以獨特的藝術語匯和象征手法,傳達和表現出某種意境、氣氛和情調,能使人產生某種聯想、想象和比較,造成思想情緒上的激動。例如,我們到南京瞻仰中山陵,就會從內心產生一種仰慕敬佩之情;我們到蘆溝橋參觀中國人民紀念館,就會從中受到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

四、建筑的實用性,可以調節人的身心的平衡

建筑歸根結底是實用藝術。實用藝術除了其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特征外,它另一特征就是不側重模仿客觀事物,再現社會現實,而是通過某種空間造型表現特定的朦朧、抽象的意境、情調或氣氛。恩格斯說:“希臘式的建筑使人感到明快,摩爾式的建筑使人覺得憂郁,哥特建筑令人心醉神迷;希臘式建筑風格像艷麗天,摩爾式的建筑風格如星光閃爍的黃昏,哥特建筑則像朝霞。”(《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39頁)這充分說明建筑藝術有不同的美感。

第3篇

1、實用性

雖然很多藝術其也具有審美藝術,但是建筑這種藝術,其給人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建筑這種藝術其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體驗和感受的空間,讓人們身處其中來進行體驗。當然具有這種三維空間的藝術也有很多,但是其不一定能為人們提供一個體驗的空間。比如雕塑其也是具有空間性的,但是人們在對其進行欣賞的時候,只能身處其外的某一位置進行體驗,而無法身處其中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感受。所以對于雕塑的審美感受力是遠遠不及對建筑的審美感受力的。建筑審美藝術的表達主要是通過線條、色彩、質感等這些因素進行表達的,但是這并不是其審美藝術的關鍵所在,其關鍵在于由這些因素所提供的空間環境,而對這種空間環境的感受,則是需要人們去親身體驗的,而且每個人的體驗感受都會是不同的,而這也正是建筑藝術的獨特之處。

2、個性化

我們說建筑是一種藝術,但并不是說所有的建筑都是一種藝術。比如我們住的單元樓,在我們的小區內其每棟樓的設計可能都是一樣的,而對于這種建筑,我們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不會覺得其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對于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鳥巢等這些建筑,我們之所以會將其成為建筑藝術,就是因為其具有鮮明的個性,其能夠為我們提供不一樣的審美視覺,而這種獨特的審美視覺就是其具有審美藝術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說建筑要具有審美藝術,就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大眾化的建筑是很難形成審美藝術的。雖然我們在強調建筑應該具有個性化,但是個性化并不是說我們的設計要夸張離奇,其必須遵循一些原則。第一,我們雖然強調建筑的個性化,但是其個性化仍然不能脫離其實用性的本質,因為我們一直在強調建筑其首要的功能是實用性,脫離了實用性再談起藝術性是沒有價值的;第二,個性化的建筑其在構圖的時候也應該遵循構圖的法則,這些法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比例、尺寸、節奏等的協調,因為這些法則是人們在實際的生活中經過反復的驗證不斷的總結出來的,所以即使要講究建筑的個性化,也不能違背這些法則;第三,個性化的建筑在審美上必須遵循人們的審美規律。在實際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建筑,就是其在造型上雖然很獨特,但是其卻不受人們喜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超越了人們的審美規律,所以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人們的審美的規律。

3、人性化

我們一直在強調建筑的首要功能是實用性,也就是說其是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而服務的,所以其在設計上不僅要實用,而且要更加的人性化。其實這個特點其是與建筑的實用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其具有實用性,其是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而服務的,所以其在設計上就應該更加的考慮到人們的需求和需要,這樣建筑才不會是冰冷的,而是溫馨的,是深受人們喜歡的。就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的建筑,鳥巢、北京故宮,他們現在不僅是一種建筑藝術,而且更是旅游的圣地,但是我們細細追究就會發現,其毫無疑問的是具有審美藝術的,但是其同時也具備了實用性和人性化,否則其是很難在如此長的時間內還為人們所喜愛的。建筑的人性化不僅體現在建筑自身,更多的是體現在建筑所處的環境之中,因為我們很容易理解這樣一個道理,一座建筑即使其再美,我們將其放置于垃圾場,我們對其也會失去審美的興趣。所以說建筑本身所處的環境對于人們的審美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嚴重,人們對建筑環境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理所當然的人們對建筑所處環境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我們要想使建筑更加具有人性化,就可以從建筑所處的環境入手,使其更加的溫馨和人性化。所以現在在很多的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綠化面積在不斷的擴大,而且其公共設施也在不斷的完善,比如住宅區設有很多的假山綠水,有很多的健身器材,還有很多供人們休息的長凳等等,這些都會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的舒服和人性化。

4、內涵豐富

建筑藝術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我們在這所強調的內容的豐富,是指建筑藝術其往往會融合很多種其他的藝術,。比如我們常見的雕刻藝術、繪畫藝術等等,正是這多種藝術的融合,使得建筑顯得更加具有內涵,也更加的飽滿。在中國的建筑中,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雕塑、壁畫等這些藝術形式,在當代這些藝術形式依然存在,只是其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化因素,而且這些藝術形式在與建筑相結合以后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其會使整個建筑顯得更加的有品位、有深度。而且在對建筑進行欣賞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會沉迷于這些藝術形式之中,因為在我們看來,其已經與建筑融為一體了,缺失了這些藝術形式,建筑則會顯得很單調,很沒有韻味。所以即使是在現代的建筑中,雖然其時代感非常的強,但是我們依然會采用這些形式來對建筑進行裝飾。現在一些檔次比較高的飯店,其在建筑和裝飾方面會更加注重這些藝術形式的運用,比如山西大會館,其在建筑上仿照古代的建筑風格進行建設,在內部的裝飾上其更多的采用了繪畫和雕塑等這些藝術表現形式,正是這些藝術表現形式的存在,使得整個建筑的內容更加的豐富,而且這樣的建筑在現代化程度不斷加快的時代,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會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青睞。

5、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自拍偷拍国语对白|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99在线精品视频| 小婷又紧又深又滑又湿好爽|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91制片厂制作果冻传媒168| 好大好硬使劲脔我爽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你好老叔电影观看免费| 色偷偷的xxxx8888|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爱恋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小屁孩cao大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公|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动漫视频| 国产男女视频在线观看| 8x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大陆老太交xxxxⅹhd| juy639黑人教练君岛美绪|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 | 国产片**aa毛片视频| javaparser日本高清| 日本人护士免费xxxx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污污的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